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長王綱:校外實踐也是學生的必修課
基礎教育階段學校的校外實踐,如何面向全體學生,契合不同學段、不同年齡段學生成長的特點、規律和期望,由學校統籌,社會力量緊密配合積極參與,把校外實踐做得更加高效務實,又具有廣泛的吸附力。科學智慧地破解這個瓶頸問題,就成為當前亟待研究和解決的新課題。
校外實踐是校內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強調開放性、綜合性和實踐性,要讓學生活動從學校延伸到校外,讓學生走進社會實踐這個大熔爐裏,去體驗社會、開闊眼界、增長見識、錘鍊意志、陶冶品行、完善人格,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
踐行校外實踐,拓展校外實踐、用足用活校外實踐正當其時、勢在必然。總結探索開展校內學習與校外實踐有機融合,實現校內與校外素質教育的橫向融通,著實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用有效有力的方式和途徑。走出校門融入社會實踐學習鍛鍊,不僅是校內傳統課堂的延展,更是打破學生年齡、班級界限,建立了學生學習成長的共同體,將他們從學校引向社會,必然會促進學生的社會適應性,讓校外實踐發揮最大功效和潛能。
要做好校外實踐,除了要與校內學習進行有效銜接、有機融合,還要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要以學校老師為主導,其他社會人士、志願者密切配合,才能實現校內校外的融合培養,才能實現校內校外素質教育的連續性。二是校外實踐不能變相給學生和家長增加負擔,校外也要減負,不允許變相給學生佈置作業等。三是既要讓學生經風雨見世面,又要確保學生校外實踐活動的安全和健康。
校外實踐要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緊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注重五育融合培養,支援做實“雙減”、五項管理和課後服務,發展素質教育,讓學生接受最適合的教育,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校內學習與校外實踐是一個不可割裂的有機整體,要系統思維、統籌謀劃。校外實踐更要進行課程精心設計和課堂有效組織,把育人功能精準融入進去,讓社會課堂真實發生,讓育人效果實踐生成。
積極探索實施校外實踐的“1+N”模式,努力提供高品質服務。“1”就是校外實踐,“N”就是校外實踐豐富多彩的實踐載體。組織學生走進各種類型的研學基地、紅色教育基地、勞動實踐基地、市民體驗基地、産教融合基地。引領學生進入文化館、科技館、藝術館、體育館、博物館、少年宮等校外公共服務場所。學校應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走岀校門,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助推學生實踐歷練、健康成長。校外實踐應因地制宜、因時而變,形成豐富多彩的校外實踐經驗和模式,切實遵從學生的興趣愛好意願,設計體驗性、趣味性、互動性、合作性和綜合性的活動載體,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和選擇。
N1開展科技素養創新實踐,從小培養科學家的潛質和精神。教育引領學生樹立“科技創新、強國有我”的理想信念,組織學生走進科技館、科研所、科普中心、高科技研發基地等,積極開展適合青少年特點的各類科技創新活動。激發學生好奇心、想像力和探求欲,提升科學素質、厚植家國情懷,努力在孩子心中播種下科學的種子,鼓勵孩子編織當科學家的夢想。鼓勵中小學校聘任科技工作者擔任科技副校長,動員引導大學生志願者擔任科普輔導員。
N2開展高校校園體驗實踐,體驗感受大學學習生活情景。西安高校眾多且各具特色,可統籌激活高校特有的場所資源接納學生暑期實踐。發揮好高校教師作用,為學生提供科學、高效、新穎的直觀體驗。可組織中學生走進職業院校參與體驗技能操作實踐,感受職業教育培養大國工匠的內涵和魅力。也可與留校大學生交流互動、換位分享心得。
N3開展紅色主題教育實踐,厚植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情感情懷。利用周邊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發打造精品紅色研學線路,讓學生現場體驗感受黨的奮鬥史,傳承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引導中小學生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
N4開展文化藝術實踐,滋潤藝術素養和審美情趣。組織學生走進美術館、音樂廳、戲劇場等藝術殿堂,通過音樂會、戲劇展演、藝術作品參觀、展示、交流、微型講演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增強審美情趣、體驗高雅藝術。立足傳承與發揚本土民間藝術,開設極具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課程。也可以進一步深化民間美術賞析學習,通過“民間藝術之旅”引導更多的孩子觸摸傳統文化,走近非遺項目,受到更多的藝術熏陶。
N5開展博物館主題實踐,感受文博資源歷史厚重積澱。利用本地的博物館資源,建立博物館課程校外研學基地。讓學生走進軍工企業、老廠房等,感受工業變遷和城市記憶。走進中醫館了解認知中華傳統醫學寶貴財富的特有價值。可以聯合開展各類博物館主題實踐教育活動,組織學生進行有計劃、分層次、分主題、定制化的“博物館探究研學”活動,使博物館成為學校學習的有效延伸。
N6開展勞動教育實踐,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日常生活勞動、生産勞動、服務性勞動和創造性勞動為主要內容,開設田間耕作、家政、地方美食製作、微型景觀製作、技術技能體驗等勞動教育實踐。組織學生去農場、車間、糧油基地等地方,幹農活、知農情、體農藝。鼓勵學生參與勞動實踐活動,學習勞動知識、培養勞動能力、發展勞動素養、增長實踐智慧。
N7開展體育教育實踐,豐富滋養以體育智以體育心。動員、鼓勵社會體育設施場館免費或低費向學生開放,學校有組織的區分年齡段參與適宜的體育研學活動。也可與社會體育俱樂部聯合舉行單項或多項競技性體育實踐。
N8開展自然探索實踐,持續提升生態文明素養。最好的課堂不只是在學校,而是走進大自然。充分利用地方自然資源,根據不同學段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需求,為孩子們定制適合他們的“自然探索”課程。例如,走進生態公園,開展“課程入公園”“解説遊公園”“公園清潔行動”等系列活動,也可組織開展綠道毅行、健步走、攝影、繪畫等系列文體活動,倡導綠色健康生活方式。
N9開展夏令營實踐,開闊視野豐富閱歷合作共贏。通過參加市內市外各種類型夏令營,讓學生參與群體情景活動,在群體活動中既張揚個性又注重合作,培養團隊精神,增強集體榮譽感。
N10開展國防教育主題實踐,增強國防意識,激發愛國情懷。統籌組織學生走進軍營、警營、軍事展覽館、國防教育基地、軍訓基地等體驗參觀、實踐厲練,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深植國防意識,牢固養成保衛祖國人人有責的自覺,努力增長知識和本領。
N11開展社區志願服務實踐,養就社會公德和愛心互助精神。組織學生走進社區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區勞動和志願服務。鼓勵學生在家庭幫做家務勞動,感恩父母、感知生活、感悟人生。
高品質的校外實踐更應體現其趣味性、開放性、吸附性、綜合性、實踐性,注重統籌和整合,引導學生感知、體驗和理解社會生活,在生動有趣的實踐活動中激勵學生全面成長,同時為孩子們打開感知、探索世界的另一扇窗口。校外實踐不僅為學生的知識實踐提供了廣闊的時間與空間,也有利於學校積極探索打破學科界限、全學段參與、全領域體驗的社會實踐路徑,不斷總結形成校外實踐的區域特色經驗和多樣化模式。校外實踐既是學校課堂的延伸和拓展,也是銜接打通學生學科知識學習與社會實踐歷練的“最後一公里”。校外實踐,空間廣闊、大有作為,也必將成為五育全面培養、完善健全人格的生動育人模式。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石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