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數

綠色智慧施工助力節能增效

1月15日,在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西安地球環境創新研究院DK-1(一期)項目(以下簡稱中國科學院地環所項目)施工建設現場,機械轟鳴、車輛穿梭,主體模板支撐、混凝土澆築、鋼筋綁扎、二次結構砌體砌築、門窗安裝等作業有條不紊進行。儘管天氣寒冷,項目建設者們仍堅守工地一線,搶工期、保品質、趕進度,全力以赴推動項目建設提速增效。

中國科學院地環所項目是中國科學院在西安高新區絲路科學城中佈局的一系列項目之一,總建築面積8.7萬平方米,建成後將針對城市地下空間利用與災害防控、秦嶺資源保護與開發等進行前瞻性佈局。該項目由陜西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包含行政辦公、實驗樓、學術中心等。

項目剛進入施工階段,建設者們就遇到了難題。“項目所在地水文情況較為複雜,地下水位過高。針對此類情況,我們採用場外開挖蓄水池引流、泵管抽排等方式降低水位,定期進行水位監測,確保基礎生産安全。”陜建五建集團項目經理文志剛説,“項目部集思廣益,將工序進行有序穿插,合理調配資源,確保項目總體施工進度穩步推進。”

項目加速推進離不開好措施。“我們借助‘智慧工地’平臺,將BIM技術、物聯網技術相融合,構建一套技術先進、經濟實用、穩定可靠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統,提升現場管理水準,降低項目運作風險。”文志剛説,“施工中我們還使用了許多智慧化工具,比如利用3D掃描機器人對現場進行實測實量,自動生成掃描結果,讓單體樓層實測時間縮短至15分鐘,極大提升了質檢效率。”

“智慧工地”讓建築施工監管“耳聰目明”,也為工程建設罩上“安全網”。文志剛説:“我們在項目安全監測方面用上了‘黑科技’,比如安裝大型機械監控設備、基坑檢測設備、高支模監測設備等智慧化監測儀器,實現了語音通信、視頻監控、人員機具定位等多項功能,確保工程在安全施工的前提下高效有序推進。”

貫徹綠色理念,實行綠色施工。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項目部採用“海綿城市”水資源管理方法,將雨水經過收集—輸水—凈水—儲存等渠道,為綠化、景觀水體、洗滌等提供水源補給。通過綜合利用雨水資源,該項目不僅節約了用水成本,還提升了資源利用效率,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隨著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理念被廣泛應用,該項目充分利用智慧製造,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和品質,獲評“BIM+智慧工地”應用標桿項目及優秀示範項目。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綠色智慧施工助力節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