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動人的光陰”啟迪城市更新

黃河路的故事讓人津津樂道,乍浦路上還未開拍的“醬園”造景引人駐足……很多人應著“繁花”的盛情“打卡”滬上多處老街舊巷,而市人大代表們卻關注到:動人的光陰故事對於城市更新帶來的啟迪。

市人大代表、虹口區發展改革委主任萬建輝以“朋友圈”裏一篇講述四川北路往事的文章為例:作者根據兒時回憶,將四川北路上的店舖從南到北排序,寫下關於它們的記憶。萬建輝感慨:城市更新,既不是推倒重來的“造新”,也不是刻意生硬的“倣古”,而是要通過講好在地故事,以用促保,將過往歷史、文化符號、品牌資源、個人回憶融合於一體,打造最具煙火氣和城市記憶的“家”。武康大樓的走紅,不僅源於其有代表性的外觀設計,也得益於城市更新的過程,包括架空線入地勾勒出的“最美輪廓”,引入特色業態調整區域功能構築一種全新生態圈,“網紅”變“長紅”。

“城市更新看得見的是外在建築形態和市容市貌變化,傳承的是歷史文化基因,反映的是當下的價值觀念和審美品味,適應和養成的是人們的生活交往方式。”市人大代表、虹口區曲陽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徐普寶説,現階段城市更新需要以人民為中心關注更新後的價值提升與公益性,關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宜居關係。

他以剛完成的曲陽新村中心綠地曲苑更新為例介紹,城市更新過程中,不變的是保留大師陳從周設計的核心部分,然後按現代審美和現實需求,調整細部增設功能,讓這處建成四十余載的小花園成為共建共治共用新場域。

市人大代表、西岸集團黨委書記李飛宇認為,城市更新發展到當下,需要站在更高層面進行系統性規劃,通盤考量城市形象、産業效應、民生改善等。最近,徐匯濱江靠近龍吳路區域將開展城市更新,整合條、線、塊資源“破題”。這處狹長地帶,周邊有上海植物園、鐵路上海南站、華東理工大學及西岸數字谷、傳媒港等資源,毗鄰滬閔高架路、外環高架路,向腹地延伸又有大型居住區。更新過程中,要拓展現有資源功能,如將上海植物園打造成城市中央公園,為周邊園區、校區及居民提供更豐富的場景和配套服務;還要與規劃建設中的北楊人工智慧小鎮等深度連結,進一步集聚産業。

來源:文匯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動人的光陰”啟迪城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