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

譜寫幸福生活新篇章

2023年,陜西全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鞏固銜接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態勢良好。全省脫貧人口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16445元,較2022年增長15.2%。

■ 守牢防返貧底線

“你媳婦的身體最近怎麼樣?”“基本恢復了,現在能干家務了。”“你看起來愁眉苦臉的,還有啥事嗎?”“媳婦好了,老娘又生病了。”“別愁,村上給你想辦法。”1月2日,寶雞市麟遊縣崔木鎮崔木村網格員潘永紅來到村民巨辛亥家,了解其近期的生活狀況。

巨辛亥家總共有7口人。2020年之前,他的母親和妻子患病,3個孩子正在讀書,家裏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存在返貧風險。2020年1月,潘永紅走訪時得知情況後,立即進行上報。經相關部門綜合研判,巨辛亥家被確定為脫貧不穩定戶。

為幫助巨辛亥家儘快走出困境,2020年8月,當地政府為他的母親、妻子落實了慢病簽約政策,幫助他申請小額信貸5萬元用於擴大玉米種植面積,為其大女兒爭取助學貸款6000元。在村裏的幫助下,巨辛亥參加了農機駕駛培訓,學成歸來後村裏安排他擔任農機駕駛員。通過兩年多的幫扶,他的3個孩子相繼就業。2023年2月,巨辛亥家的返貧風險得以消除。如今,他家每人平均年收入達3萬多元。

為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2023年4月,陜西印發《全省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工作指南》,基層幹部和19.32萬名網格員通過寓排查于幫扶的形式,對全省780余萬戶農戶開展常態化排查,持續提升監測幫扶的精準性、及時性和有效性。

2023年,陜西全力提升“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水準,常態化開展控輟保學工作,持續夯實“七長責任制”“輟學月報制”等制度,全年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97.01萬人次,共計投入56.72億元;累計救治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30種大病患者16.07萬例,累計簽約服務4種主要慢病患者54.13萬人;對全省所有農戶住房安全開展動態監測,開展政策性農房保險試點,完成危房改造5295戶;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和小型供水工程規範化改造,累計建成工程988處,農村飲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 以就業促創業帶産業

運針走線、擰線織錦,在寧強縣羌州繡娘文化有限公司,繡娘用針線勾勒出獨屬於指尖技藝的羌繡。“縣裏組織我們免費學習羌繡技藝,我們繡出的産品公司會進行回收並支付相應的報酬。現在,我們每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足不出戶就能掙到錢。”漢中市寧強縣大安鎮新民村村民舒艷玲説。

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寧強羌繡成為眾多當地婦女就業增收的重要途徑。

寧強縣羌州繡娘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小琴説:“2015年,我創辦了這家公司,打造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為熱愛羌繡技藝的脫貧婦女提供就業崗位。”

近年來,寧強縣積極探索“非遺+就業+産業”發展路徑,投入蘇陜協作資金300萬元,建成陜西寧強羌繡非遺文化産業園。“為了讓當地脫貧群眾靈活就業,我們組建了10個羌繡傳習基地,開辦3家社區工廠,帶動1200余名農村婦女居家靈活就業,每人平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寧強縣鄉村振興局副局長李斌説。

鄉村振興重在産業振興。為持續增加脫貧群眾收入,陜西強化以就業促創業帶産業“三業聯動”,著力壯大縣域特色産業。2023年9月,陜西出臺《關於推動脫貧地區幫扶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羌繡、藤編等特色産業實現進一步發展,安康毛絨玩具、制襪、線束等産業吸納務工群眾3.95萬人。

為推動更多脫貧群眾增收致富,2023年,陜西加大有組織勞務輸出力度,統籌用好社區工廠、公益崗位、以工代賑等就業載體,擴大就業容量,全省脫貧人口(含監測對象)外出務工222.6萬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5.9%。

在凝聚幫扶合力上持續發力。陜西紮實推動蘇陜協作走深走實,2023年到位蘇陜協作財政援助資金26.44億元,實施産業幫扶、就業幫扶等協作項目944個,通過蘇陜協作機制幫扶2.86萬名農村勞動力、1.7萬名脫貧勞動力新轉移就業,完成協議任務的183%和223%。

■ 提升搬遷群眾獲得感

1月15日,記者來到安康市嵐皋縣民主鎮明珠社區網格員方廷忠的家裏,映入眼簾的是桌上一本厚厚的工作日誌。“1月3日,到村上五保戶王順家裏了解冬季取暖情況;1月5日,更換三單元樓道燈泡;1月8日,宣傳冬季防火安全知識……”像這樣的工作日誌,方廷忠滿滿噹噹寫了3本。2021年,方廷忠成為明珠社區的一名網格員,管理著社區8個單元樓,100戶住戶,348名居民,是整個社區中管理居民人數最多的網格員之一。

1月8日,二單元4樓公共區域出現管道漏水的情況,影響到了樓下三層住戶的正常生活。方廷忠與住戶分別進行溝通協商,最終以平攤管道修理費用的方式解決了問題。

“像這樣的事情,我每年能處理近百件。看似是瑣碎小事,但都是關係到群眾生活的大事。”方廷忠説,他時常與社區其他網格員交流工作經驗,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方式,只為能更好地服務群眾。多年來,他與社區群眾相處融洽,獲得社區群眾好評。

2023年以來,安康市探索推行“一網三單四提升”工作模式,著力解決搬遷群眾監測責任、持續增收、融入管理等難題;探索建立網格化管理體系,推進“智慧社區”平臺建設,實現了“人在網格走、事在網上辦”。

為做好易地搬遷的“後半篇”文章,陜西堅持把推動脫貧地區加快發展作為主攻方向,強化對重點幫扶縣、鎮、村和易地搬遷安置社區傾斜支援力度,加快補齊發展短板,著力縮小發展差距。

持續提升搬遷群眾的幸福感、歸屬感。陜西組織開展易地搬遷就業幫扶專項行動,建成配套産業園區(基地)503個、幫扶車間936家,易地搬遷脫貧人口務工規模達到38.1萬人。全省2116個易地搬遷安置點實現社區服務全覆蓋,有力保障群眾權益,有效促進搬遷群眾社會融入。

推進鄉村建設持續發力。陜西積極落實《陜西省鄉村建設行動方案》,累計完善提升農村公路9510公里,新增通三級公路鄉鎮14個,通硬化路30戶以上自然村2560個,新改建農村衛生戶廁32.5萬座,累計已改486.2萬座。

切實加強鄉村治理。陜西落實“四議兩公開”等工作法,開展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以及鄉村振興治理示範村鎮創建。目前,全省有國家級示範鎮9個、省級示範鎮48個、國家級示範村93個、省級示範村108個。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譜寫幸福生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