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探秘陜歷博秦漢館

2023年12月29日,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試開放。

館內“天下同一——秦漢文明主題展”受到廣大市民遊客熱議,開展幾天便位列“中博熱搜榜”評選的2023博物館熱門跨年展覽第一位。

1月5日,陜西歷史博物館館長侯寧彬、“天下同一——秦漢文明主題展”策展人彭文、陜歷博陳列展覽部主任任雪莉等在陜歷博秦漢館集體接受媒體記者採訪,介紹這一萬眾矚目的新館。

■ 創新理念靈活展陳

陜歷博秦漢館位於西安市西鹹新區秦漢新城,毗鄰秦咸陽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集文物保護、陳列展覽、學術研究、科普教育、旅遊服務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座以集中展示秦漢文明緣起、發展、貢獻為宗旨的博物館。以陜歷博的館藏為基礎、以陜西地區歷年來的考古發現與研究成果為實證,陜歷博秦漢館重點展示秦漢文明,表達其在中華文明發展過程中的奠基作用。

秦漢兩代共歷400餘年,其創立的“大一統”政體為中國2000多年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和持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陜歷博秦漢館改變了以往以時間為序的歷史敘事表達形式,整體上以大歷史串聯小專題的方式,從多個角度對秦漢文明進行詮釋。

基本陳列“天下同一——秦漢文明主題展”圍繞秦漢兩代開創性的制度,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科技、交流等6個方面,梳理秦漢文明的成就與貢獻。“城與陵”“技與美”兩個常設專題展覽各有特色,對基本陳列進行了豐富和補充,從多個層面和多個視角展示了秦漢文明的特質。

“天下同一——秦漢文明主題展”序廳以“‘制’啟華夏”開篇,將秦漢時期中國版圖的變化置於當時的世界格局之中,表達秦漢時期作為中國各種制度奠基時期的重要性;“制度——秦漢文明的基石”以制度文明的建構為核心,説明制度的創立是秦漢文明的基石;“蓄力——農耕經濟的迅猛發展”講述秦漢時期農耕經濟迅猛發展,為整個社會的繁榮發展與蓄力勃發奠定基礎;“入世——儒家思想的確立”則記錄了秦漢時期社會思想的變遷;“創新——文化力量的展現”呈現了秦漢時期在史學、文學、哲學、目錄學、堪輿學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動能——科技成果的助力”以造紙術、醫學、數學等學科為例,充分體現秦漢時期科技的發展水準;“互鑒——中國對世界的探知”重點展示秦漢王朝與域外世界逐漸展開的交流與互動;以“中國大寧”結尾。

陜歷博秦漢館的展覽均利用主、輔兩條平行線索進行敘事,主線闡釋秦漢文明的特點,輔線描述世界其他地域的古代文明。彭文表示,這樣的設計可以將秦漢文明置於世界文明發展的大視角之下,架構文明交流互鑒的對話空間,讓觀眾更全面、更立體地看待秦漢文明,也可以突出其對世界古代文明發展作出的貢獻。

■ 藏品展示與眾不同

陜歷博本館的藏品令人津津樂道,讓觀眾把參觀期待放在了展品本身上。陜歷博秦漢館是以秦漢文明為主的大體量博物館,如何克服文物同質化是需要解決的重大難題。

“策展組構架了整個博物館的展示體系,包括一個基本陳列、兩個專題展覽、一個教育活動中心和一個臨時展覽,讓觀眾從多個角度和多個層面對秦漢文明有所了解和認知。”彭文介紹,“在此基礎上,文物,只是我們完成這樣宏大敘事的線索之一。”

侯寧彬表示,陜歷博本館收錄著100多萬件藏品,但實際上僅展出了很少一部分。儲存在陜歷博本館庫房裏的一些珍藏文物,將會在陜歷博秦漢館陸續與觀眾見面。同時,陜歷博秦漢館還將展示最新考古發現中跟秦漢文明有關的文物。

陜歷博秦漢館的“鎮館之寶”是什麼?館內的一條漢代木船可謂名副其實。

這條表面看起來平平無奇的船舶,不僅在中國造船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對外交流的重要象徵。

任雪莉介紹,這條漢代木船出土于渭河橋遺址北側岸邊的泥沙裏,被發現時已斷為兩半。拼合之後的木船長9.71米、寬1.98米,中間最深的地方0.83米,船板由16條船板經複雜的榫卯結構拼接而成。在目前考古發現中,這條木船是時代最早的一艘漢代木板船。

“經檢測,這條木船使用了榆木、圓柏、槐樹等木材,其製造方式和方法在地中海地區非常流行。這條船或許為長安和羅馬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一個物質證據。”任雪莉表示。

“天下同一——秦漢文明主題展”的多媒體裝置也是陜歷博秦漢館展示秦漢文明的亮點之一。該展覽運用“官山海”“升太平”“德化天下”“天人合一”等各具特色的多媒體裝置,以充滿空間感的設計,將立體畫面與具象化的文物和展板內容融合,構建了陜歷博秦漢館敘事的另一條線索,讓觀眾進行沉浸式觀展。

■ 場館周邊環境提升

陜歷博秦漢館總佔地面積約300畝,建築面積39809平方米,展陳面積10362平方米。主建築由著名建築設計大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主持設計,建築總體呈北斗七星式佈局,七座建築各自相對獨立又以廊道相連。目前,博物館周邊配套的交通工程、設施建設等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實施。

交通工程分秦宮一路立交工程、蘭池三路(秦宮一路—機場中線段)工程兩部分。其中,秦宮一路立交工程由秦宮一路向北延伸,下穿地鐵14號線和西銅鐵路,通過匝道與蘭池三路相連。蘭池三路(秦宮一路—機場中線段)工程由蘭池三路向東連接機場高速。項目建成後將解決涇渭大道、蘭池大道、蘭池二路、蘭池三路和地鐵十四號線秦宮站的互聯互通,形成合理交通環線,滿足轄區群眾和遊客的出行需求,同時,有效串聯陜歷博秦漢館、秦咸陽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大秦文明園、大漢紫道和秦咸陽城宮殿遺址保護展示區等文保項目。

設施建設也亮點頗豐。建設方將在蘭池大道南側(秦文明廣場對面)打造以地被植物群落打底的“蘭池花海”,建設有層次、有色彩、花相伴的季節性動態景觀,並配備服務設施和藝術裝置,打造具備開展露營、野花節事、科普教育等活動功能的休閒郊野公園;在秦文明廣場南部東側打造“絲路營地”,結合其地形地貌特徵構建以陽光大草坪為核心、“海綿式”自然湖塘為映襯的“水清、魚遊、景美”生態系統,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戶外休閒營地;在秦文明廣場南部西側打造“花間隱趣”,將建設在這裡的多座小型服務設施通過植物圍合成組團院落,用以生態性材料建設而成的道路串聯起各院落與公共區域,同時與秦文明廣場、秦文明會客廳有機連接,融為一體……

據介紹,陜歷博秦漢館將於2024年5月18日正式向公眾開放,是2024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探秘陜歷博秦漢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