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巍巍秦嶺綠常在

近年來,陜西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以更高標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著力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品質發展、現代化建設。

近日,記者前往西安市鄠邑區秦嶺保護總站、黃柏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與一線護林員、保護區負責人及專家學者深入交流,了解陜西加快構建支撐有力的生態保障體系的新舉措和顯著成效。

巍巍秦嶺,悠悠祖脈。

蔥郁的森林覆蓋著綿延的山脈,成為大熊貓和羚牛棲息的家園;清澈的溪流蜿蜒流淌在溝峁間,成為朱鹮和白鷺生存的“港灣”;湛藍的天空飄浮著悠悠白雲,成為三秦大地上的美麗風景。

近年來,陜西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持續探索管山、護山、用山新模式,基本形成條塊結合、縱橫聯動、齊抓共管的秦嶺保護工作格局,陜西秦嶺保護成效持續提升。

智慧管山

提升數字秦嶺含“綠”量

背倚青山,坐落在秦嶺北麓的西安市鄠邑區秦嶺保護總站,是陜西省守護秦嶺生態屏障的數字化總基地。在這裡,全天候無死角的智慧管山,為秦嶺建起一張數字監測網。

1月9日上午,在鄠邑區神水峪峪口,網格員王養維組裝好無人機、拿起記錄本,與另外一名同事結伴上山,開始巡查護山。

“巡查中,一旦發現違法行為,我們就用手機上的巡查APP及時上報智慧管控中心。管控中心同步接入了衛星、無人機和3700余路視頻進行實時監控,可用於‘五亂’監管、森林防火、防汛應急等。”王養維説,依託智慧監管平臺,網格員的日常巡護更加高效精準。

2021年,包括鄠邑區秦嶺保護智慧管控中心在內的鄠邑區保護大秦嶺總平臺“一站三中心”正式投用。平臺綜合運用大數據、雲計算、AI識別等數字化手段,匯集秦嶺區域各類數據,實現秦嶺保護區自動化、智慧化的動態監管。

依託鄠邑區保護大秦嶺總平臺“一站三中心”,鄠邑區大力推行秦嶺保護網格化、網路化和志願化“三化協同”,整合包括護林員在內的400余名專兼職網格員,組建起網格員巡查隊伍,以網格化為人防基礎、網路化為技防補充、志願化為聯防拓展,形成網格巡山、智慧管山、全民護山的模式。

從過去的人員巡防,到如今的無人機巡護、熱成像識別、物聯網監測……一種種高科技手段綜合應用於秦嶺保護各類場景,“空天地網”一體化綜合監測讓秦嶺保護進入數字監測時代。

“如今,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綜合監管平臺還應用了衛星遙感、演算法分析、智慧告警等技術,實現對秦嶺保護各類事件的主動監測、自動分析和智慧預警。開放式平臺支撐秦嶺保護數字化場景擴展應用,有效提高了‘空天地網’一體化監測的覆蓋範圍和精度,為守護綠水青山注入了數字科技的充沛動能。”鄠邑區秦嶺保護局副局長張建合説。

立體監測

當好秦嶺衛士

2023年12月29日,太白山自然保護區黃柏垣保護站護林員李廣兵、李冬平在小箭溝巡護時,發現一大一小兩隻大熊貓。據估測,成年大熊貓體重在80公斤左右,幼齡大熊貓體重在10公斤左右,初步判定二者為母子關係。

當時,李廣兵順著樹下大熊貓的視線看向樹上時,驚喜地發現樹上竟然還有一隻體型稍小的大熊貓。幼齡大熊貓在樹上玩耍,成年大熊貓則在樹下守護。護林員及時拍下了這一珍貴畫面。

這是黃柏垣區域生態環境改善的一個縮影。此前,大熊貓曾多次出現在黃柏垣區域。近年來,黃柏垣區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相關部門積極開展整治非法穿越專項行動,減少人為活動對野生動物生存的干擾,讓這裡的生態環境持續穩定向好。

黃柏垣林場是秦嶺生物多樣性最豐富、最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區域之一。轄區分佈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10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48種,陜西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3種。

1月3日,在黃柏垣林場大箭溝,陜西省太白林業局保護科科長趙靜和同事正進行日常巡護,並收回沿途的紅外相機。途中,他們發現了一隻斑羚。這只斑羚毛色發亮,狀態良好,充滿活力。

當前,黃柏垣林場正積極參與探索智慧巡山智慧護林的新路徑。“我們堅持人防與技防相結合,新增紅外相機653台,搭建協同辦公自動化系統與視頻會議系統,新建16處監控點和8個中繼站,建立起集瞭望塔、視頻監控、無人機巡航和地面巡護等多手段相結合的‘天空地人’全天候立體監測網路。”趙靜説。

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是野生動物保護的關鍵環節。黃柏垣林場採取多種措施,加強野生動物疫源疫病和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防控。2023年,黃柏垣林場的林業有害生物“四率”得到有效控制,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2.9‰,無公害防治率達到100%,測報準確率達到96%,種苗産地檢疫率達到100%。

“我們嚴格落實森林資源網格化管理責任,與當地政府聯防共管,加強林地用途管制及林木憑證採伐管理,開展專項行動,讓森林資源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目前,黃柏垣林場共有野生脊椎動物346種,野生種子植物1109種。”趙靜説。

生態富民

提升綠水青山含“金”量

商洛市柞水縣營盤鎮朱家灣村是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所在之地。記者行走在村中,可見屋舍整潔,山水相映成趣。這幅山水田園畫卷展現了當地持續推進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果。

“過去,村口有些小攤,不僅影響村容村貌,還破壞生態環境。”朱家灣村村民趙承華説,“現在,經過整治保護,我們村的環境更好了,遊客也越來越多。”

記者從牛背梁管委會獲悉:管委會將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與“五亂”專項整治工作有機融合,及時整治亂堆亂放、亂扔亂倒、亂挖亂開等不文明現象,先後拆除違規設置廣告牌3塊,清除“牛皮癬”30余處,清除物品亂堆亂放5處,清理景區沿線的落石20余次。

牛背梁管委會還聯合相關執法部門開展檢查,對轄區農家樂污水直排、排污不達標集中開展整治。同時,管委會不斷加大資金投入,通過春秋苗木補植、水毀河堤修復、損毀道路維修、排污設施建設等方式,使轄區內環境更美、山坡更綠、溪水更清。

牛背梁管委會副主任王鳳鵬告訴記者,在生態保護工作開展過程中,因為管委會人數不多,管理的區域又比較大,所以與網格員的配合和溝通發揮了重要作用。建立網格化管理機制,才能全方位開展保護工作。

守護牛背梁的,還有護林員。他們都是朱家灣村的村民,世代與秦嶺為伴,55歲的王付成就是其中之一。“我們每天都要出門巡護,就是為了確保轄區沒有破壞樹木、火種入山等情況發生。”王付成説,現場遇到破壞行為,也要趕快去制止。

穿梭在山林間,王付成不時停下腳步,看看樹的生長情況,或者拍幾張林區的風景照。在他眼中,管護區內的這些樹就像自己的老朋友。

朱家灣村村民也享受到了牛背梁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的紅利,吃上了“生態飯”。曾經落後的小山村,成了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選出的“最佳旅遊鄉村”。該村黨支部書記毛家鋒介紹,全村旅遊從業人員已經佔總人口的80%以上。

“接下來,我們要繼續當好秦嶺衛士,努力實現生態美、産業興、百姓富。”毛家鋒説。(記者 段承甫 劉坤 王佳偉 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臺)記者 況元媛 王萱 單琳)

來源:群眾新聞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巍巍秦嶺綠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