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播撒更多科學的種子

2023年12月9日,在陜西省西安中學體育館內,以“心懷科學夢想·樹立創新志向”為主題的第38屆西安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火熱開賽。來自西安市600余所學校的20萬餘名中小學生及科技輔導員參與其中。

“近年來,大賽的選題範圍越來越廣、作品越來越多、水準越來越高。今年的參賽選手們多能從日常生活著手,進行創新,一些作品已具備了一定的應用前景。”大賽評委會主任、西北工業大學教授惠增宏介紹。

西安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西安市聚力科學普及的一個縮影。2023年,西安市聚焦打造有溫度、有深度、有精度、有廣度的“四度”科普,厚植科技創新沃土,為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群眾“點菜”  專家“上菜”

科普如何真正實現為民、惠民?西安市科協在“科技惠民行動”中,探索出了讓群眾“點菜”、專家“上菜”的服務模式。

科學大講堂、實驗秀、有獎知識競答……1月3日,在西安市社區科普大學第二課堂活動中,豐富的科普活動吸引著社區群眾。正如現場群眾所説,如今,加入社區科普大學已成為西安社區活動的“新風尚”。

西安市社區科普大學由西安市科協主導創建,面向社區居民,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經過15年的發展,西安市13個區縣設立了社區科普大學分校,社區教學點由最初的6個發展到165個,登記在冊的科普志願者講師和學員超過1.2萬人,輻射帶動3.9萬名社區其他人員加入科普志願者隊伍,每年近20萬人次可受益。

依託龐大的科普志願者隊伍,西安市社區科普大學實現了從“會什麼做什麼”到“需要什麼做什麼”的轉變。2023年,圍繞健康養生、日常安全、防電信詐騙等群眾關切的熱點問題,西安市社區科普大學開設24類科普課程,全市165所社區科普大學教學點累計開課2700課時。

“想不到我們家門口也建起了科普廣場!”西安市鄠邑區餘下鎮居民張秋麗高興地説,每天她都會帶著孫子打卡餘下文化宮廣場。在廣場上,不僅可以使用豐富的健身、娛樂設施,還能通過廣場的廣播、電子螢幕、櫥窗等學到很多科學知識。

室內科普場館空間有限、管理服務時間受限、設施過於集中等是導致基層科普場館難以滿足群眾需求的普遍問題。2023年,聚焦民生所需,鄠邑區科協確立了科普場館建設“由室內向室外延伸”的思路,在餘下文化宮廣場打造了佔地1000平方米的“科普文化”主題廣場,把科普元素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環境,形成了全天候、開放式的室外科普場景。

科教融合  追科學之星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將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位列5項提升行動,並明確我國將著力提升基礎教育階段科學教育水準。

“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是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人才基礎。在青少年科普中,我們注重培養科學興趣,將弘揚科學家精神貫穿于育人全鏈條。”西安市科協科普部部長嚴超介紹。

2023年,西安市科協依託人才優勢,舉辦“院士進校園”科普報告會和“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活動,先後邀請房喻、舒德幹、郭烈錦、張國偉、邱愛慈等院士進校園作報告,線上線下參與人數超過300萬。這些活動將科普工作從“知識補課”轉化為“價值引領”,引導青少年追科學之星。

高品質的科普離不開高品質的內容供給。2023年6月1日起,西安市科協聯合西安廣播電視臺精心策劃推出少兒科普欄目《科普西安》。在節目製作過程中,該欄目組深入西安市各大科普教育基地,挖掘特色科普場館、體驗科普活動,帶領廣大少年兒童暢享“科普大餐”。陜西省廣播電視局評價該節目:“《科普西安》欄目特色鮮明、主題突出、層次清晰,較好地發掘和利用了社會資源,以趣味橫生的方式引導孩子形成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彌補了西安乃至陜西少兒科普類電視節目的不足。”

科學知識的普及離不開優秀的科普圖書。為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讓青少年在閱讀黃金期博覽科普群書、拓寬科學視野,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知識的濃厚興趣,西安市科協還與吉林美術出版社合作,面向全市涉農區縣中小學校開展“科普聯想創未來”公益贈書活動。

拓展科普“朋友圈”

在新時代,如何樹立大科普理念,構建政府、社會、市場等協同推進的社會化科普發展格局,不斷深化拓展科普“朋友圈”?對此,西安市科協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在第17屆中國西安國際科學技術産業博覽會暨硬科技産業博覽會上,西安市科協科普專題展亮相。西安雲創智聯科技有限公司、秦嶺國家植物園、西北大學博物館等17家企業、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場館參加,面向公眾展示了航空航太、科教儀器、人工智慧、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科普産品。

“科普專題展不僅充分展示了西安科普産業新技術、新成果和豐富多彩的科普教育資源,還為科普供需兩端精準對接搭建了平臺。”西安航美工程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春岐説。

2023年9月,西安市科協與西安市地震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科普宣傳、科普教育基地建設、項目支援、學術交流、場館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西安市鄉村振興局、西安市委老幹部工作局、西安廣播電視臺等多家單位也先後加入科普“朋友圈”,多方合作,共同探索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普活動。

科普場館、科普教育基地是開展科普活動的重要平臺。西安市科協聯合秦嶺國家植物園等82家市級科普教育基地成立西安市科普教育基地聯盟,聯合西安市教育心理學會等10家市級學會成立西安市品牌科普教學聯盟……未來,以西安市科技館為中心,各科普教育基地,各校園、行業科普館為輔助的“1+N”科普場館體系將逐步形成。

在拓展科普“朋友圈”的同時,西安市科協積極創新,首次舉辦了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培訓會暨現場觀摩活動,邀請中國科普研究所和西安交通大學專家作報告,並通過實地參觀科普教育基地等方式,統一部署安排各區縣、各市級成員單位年度科普工作。此外,西安市科協會同市考核辦將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納入西安市“抓秦創原平臺建設和創新能力提升”重點工作考核,推動科普工作質效再上新臺階。

如今,一個各單位廣泛聯動、合力推進、協同高效的科普工作機制正在形成,為西安市創新驅動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播撒更多科學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