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傳統和現代、非遺和時尚、技術和藝術相結合

苗繡,既是傳統的,也是時尚的,更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産業。

從“指尖藝術”到“指尖産業”,再到“指尖經濟”,近年來,施秉苗繡産業煥發勃勃生機。

而如何把握好苗繡的守與變,讓傳統技藝與現代生活有機結合?在施秉縣舞水雲臺旅遊商品開發有限公司,繡娘們用機繡設備一針一線“繡”出答案,也“繡”出産業發展的新畫卷。

走進舞水雲臺的智慧化生産車間,一幅幅生動的室內裝飾畫在機繡設備上迅速輸出,將原本要花20天才能完成的手工繡品,縮短到六七個小時,不僅提高了效率,還降低了生産成本。

“我們將苗繡應用到室內裝修上,既可以美化室內裝飾環境,又可以賦予裝飾物豐富的文化內涵。”舞水雲臺運營總監龍宇介紹,目前生産的苗繡裝飾畫訂單價值70萬美元,即將發往英國、俄羅斯、墨西哥等國家。

年輕的産品,來自觀念的更疊。

過去,舞水雲臺主要以旅遊小商品生産為主。近年來,由於旅遊市場的變化,龍宇和母親龍祿穎意識到,公司到了不得不求變的時刻,不能止于做傳統的守望者。

2020年8月,龍祿穎到浙江考察學習,回來後立即決定整合資金1200萬元,建設一條數字化、智慧化苗繡生産線,把産品類型劃定在室內裝飾。

“作為一名‘90後’,我非常欽佩母親的魄力與眼光。”在龍宇看來,投建機繡生産線並不會對苗族手工刺繡造成衝擊。相反,通過做大市場,讓更多人認識、了解苗族刺繡,更有利於苗繡的傳承發展。

3年來,舞水雲臺不斷探索現代和傳統、時尚和民族、手工和工業相結合的産業發展新思路,直接出口及代理出口對外貿易額達100萬美元。

創新的同時,舞水雲臺還做到了數字化生産與傳統手繡的齊頭並進。

智慧化工廠的另一邊是傳統手工繡坊,繡娘們圍坐在一起,一針一線間,心在一起、致富在一起。繡娘潘秀蘭説:“我從小就喜歡刺繡,經過公司培訓,現在靠手藝養活自己,還學會多種繡法,滿意得很。”

把傳統和現代、非遺和時尚、技術和藝術相結合,苗繡綻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舞水雲臺通過“公司+錦繡基地+農戶”的形式,帶動1297名苗家農婦就業增收,讓“背著娃、繡著花,養活自己、養活家”,不僅是墻上的標語,也是當地繡娘生活的真實寫照。

雲臺山下,一根根繡花針翻飛出了一個個苗繡産品;㵲陽河畔,1000多名繡娘用指尖的躍動繡出了美好生活。舞水雲臺的初衷正在實現,一挑一串之間,繡娘手心的溫度正在被傳遞,一件件繡品是施秉縣苗繡産業守正創新的見證。

來源:貴州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傳統和現代、非遺和時尚、技術和藝術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