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文化點心”送到府

“苦荷青青出泥淖,花開盈盈多妖嬈……”2023年12月13日,洋縣文化館里正在排練漢調桄桄杖頭木偶戲《蔡倫》。“《蔡倫》通過8個章節講述蔡倫的生平往事和造紙的全過程。我們歷時3年打造這部戲,希望通過這部戲,讓更多人了解蔡倫,感受洋縣歷史文化魅力。”洋縣文化館館長楊曉建説。

除了創新改編、全新上演的《蔡倫》,去年以來,洋縣還用一場場接地氣、冒熱氣的“鹮鄉有理”宣講,讓黨的創新理論在基層落地生根;用一次次暖人心、聚民心的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涵養文明之風;用一道道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文化大餐”,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聚力全縣高品質發展。

打造“鹮鄉有理”理論宣講品牌

“社區治安大防控,矛盾糾紛大排查;平安建設無小事,平安建設靠大家;大家齊心鼓幹勁,共建平安好家園……”2023年11月21日,在洋縣磨子橋鎮磨子橋社區,一場以“平安社區建設”為主題的“板凳微課堂”宣講活動正在開展。社區工作者李華向群眾生動講解平安社區建設的相關知識。

“這樣的宣講活動,讓我們掌握了安全事故防範方法,也豐富了我們的精神生活,大家很喜歡。”社區居民劉寶燕説。

“生動、有意思的宣講更能走近群眾,更好地為群眾答疑解惑,促進社區和諧發展。”磨子橋社區第一書記羅玉説。

洋縣多個鄉村也在探索開展形式豐富的宣講活動。“村裏開展的‘新風小院’志願宣講活動非常接地氣。工作人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的事例,講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相關政策、孝老愛親文化等,讓我們一聽就能懂。”戚氏街道陶嶺村村民王明金説。

近年來,洋縣堅持領導幹部帶頭講、專家學者示範講、行業部門分類講、黨員幹部入戶講“四級四類”宣講模式,結合“用勤勞雙手把家園建設得更加美麗”等重點工作,整合“鎮村講師團”“百姓宣講員”“草根名嘴”宣講力量,精心打造“鹮鄉有理”理論宣講品牌,通過“理論+文藝+服務”形式開展小範圍、高頻次、接地氣的群眾性宣講活動。去年1月至11月,全縣累計舉辦大型示範宣講活動4場,開展各類微宣講活動5000余場次。

讓學模範學先進成為常態

“我們的心兒飛向遠方,憧憬那美好的革命理想。啊!親愛的人啊!攜手前進,攜手前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2023年12月6日,伴隨著悠揚的旋律,洋縣“群星耀洋州、共創文明城”第六屆道德模範頒獎典禮舉行。“讓農村面貌煥然一新”的第一書記盧欣、資助困難學生30餘年的教師馬泰紅、照顧腦梗妻子和殘疾岳母十年如一日的“好男兒”李金全等21人受到表彰。

“我一定更加努力幫民致富、為民造福,不愧對這份榮譽。”受表彰的金水鎮牛角壩村駐村第一書記盧欣説。

“我們要向各位模範看齊,多為群眾做好事,為鄉村發展積極作貢獻。”活動現場,黃安鎮廟埡村駐村第一書記曹強説。

“我們將組織典型模範事跡展播,用身邊的感人故事引導廣大群眾自覺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為推動高品質發展貢獻精神文明力量。”洋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蒙建亮説。

去年以來,洋縣以“善行鹮鄉、德潤洋州”品牌建設為抓手,深入實施“374”文明提升工程,累計頒發、懸挂“十星級文明示範戶”流動榮譽牌8000余個,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200余場,參與群眾3萬餘人次;精心打造縣級文明實踐基地8個、文明實踐點182個、“鹮鄉家風大講堂”等特色志願服務品牌項目23個,開展志願服務活動2000余場次,服務群眾8萬餘人次,讓學模範、學先進成為常態,為高品質發展凝心聚力、激發活力。

縱深推進文明提升工程

2023年12月11日,華燈初上,洋縣紙坊街道李家村社區的小廣場上漸漸熱鬧起來。

在廣場西南角,電影放映設備架設到位,電影幕布前整齊擺放的一排排凳子上逐漸坐滿了群眾。19時整,電影準時放映。

“小時候,想看場電影要跑好幾公里;現在,電影直接到咱家門口來放映了。”“以前,看電影還得買票,現在不僅免費,聽説想看啥還能自己選。”廣場上,群眾一邊看電影一邊交流。

“我們住在不同的村。這樣的活動把大家聚在一起,讓大家關係更加和諧。”群眾王水珍告訴記者。

近年來,洋縣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供“功能表式”服務,讓群眾在家門口品嘗“文化點心”。去年以來,洋縣累計開展文化惠民演出100余場,放映公益電影3400余場次,受益群眾近10萬人次。同時,該縣常態化開展文化市場整治,對縣域內200余家文化市場經營主體進行定期檢查,為高品質發展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洋縣將深度融合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文化振興等方面工作,縱深推進文明提升工程,叫響做亮‘鹮鄉有理’志願服務品牌,引導幹部群眾涵養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為建設環境優美、綠色低碳、宜居宜遊的生態洋縣不懈努力,以文化軟實力推動高品質發展。”洋縣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陳學宏表示。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文化點心”送到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