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到蘭州來看鳥
冬季,黃河沒有了夏日的奔騰,平緩而輕柔、碧波盪漾。眾多候鳥不遠萬里,相約而至,光臨黃河之濱,以濕地為家、與黃河做伴,時而飛翔藍天,時而漫游水面,與遊人一起,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畫卷。
蘭州有多處候鳥聚集地
西固區西沙大橋東側岸邊,輕波拂岸,蘆葦隨風搖蕩。記者採訪時看到,河對岸有十余只候鳥悠閒地尋覓食物,另有數只漁鷗在空中盤旋、飛翔。不遠處,一位攝影愛好者正端著相機,不停地按著快門。
“我叫邊忠建,是一名攝影愛好者。特別喜歡候鳥,每年冬季我都要來河邊拍攝。”他説:“黃河蘭州段有好幾處候鳥聚集的地方,比如説,中山鐵橋、馬灘、體育公園等等。”邊忠建性格開朗且健談,是中鐵二十一局集團攝影愛好者、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會員。採訪時,河邊有多少候鳥,有哪些種類,他都會如數家珍地向記者介紹。在記者的邀請下,結伴來到七里河區黃河樓與銀灘大橋之間的水域。
黃河在該處轉了個彎,河面略寬,水流較緩,有灘塗、濕地。記者看到河對岸,有許多候鳥三五成群地聚集在灘塗上。邊忠建熟練地支好三腳架後開始拍攝。
靠近南岸的地方,有十余只水鳥旁若無人地覓食。只見它們浮在河面順流而下,一會兒鑽入河中,隨後又在下游冒出頭來,幾番操作後,再飛至上游……“這些候鳥太調皮了。我正準備拍攝的時候它們不見了,當我要放棄的時候,他們又從水下出來了。弄了半天,沒拍上幾張……”同行的記者笑著抱怨説。
見記者對候鳥很感興趣,邊忠建便用相機裏拍攝的圖片向記者介紹起來:“河對岸有7隻蒼鷺、5隻白鷺。這張是綠頭鴨,這是鵲鴨、燕鷗、鸕鶿,我大致數了一下,僅這一片就有100多只候鳥。”邊忠建對記者説,現在是最好的觀鳥時間,待來年天氣轉暖,河柳吐綠之時,這些候鳥就陸續離開了。他説,前幾日,他還在此處拍攝到了北極鷗,但當天沒有找到。
他説,大致有濕地、灘塗的地方,就會有候鳥棲息,品種大致差不多,每年來蘭的候鳥品種也不見得一樣。近年來,他拍到的候鳥就有幾十種。有的候鳥,某一年是幾隻,有的時候僅有一隻,這是遷徙過程中迷路或落單的候鳥,稱之為“迷鳥”。
善待遠方的“冬日精靈”
現在的生態環境好了,來蘭越冬的候鳥逐漸多起來。在河邊、橋頭常能看到拿手機拍攝候鳥的市民。
“媽媽,這是什麼鳥呀?”“這個……這個是野鴨子。”“那天上飛的是什麼?”“好像是鷗吧。”在中山橋下,一個近5歲的小姑娘正與母親交談。
邊忠建笑著對記者説,近年來,來蘭越冬的候鳥有幾十種,如果想一隻只辨認,還真不容易,需要好好學習。他説,現在蘭州的水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來蘭的候鳥數量和種類也在增加,加之市民愛鳥、護鳥的意識提高,每隔幾年,我都能遇到幾隻陌生的候鳥。邊忠建笑著説:“我希望蘭州再多建些濕地,讓鳥兒有更多的嬉戲、繁殖、逗留、歇息的地方,讓人和鳥兒共用黃河之水。我保存了許多候鳥圖片,最大的心願是以後有機會義務給娃娃們展示一下,講講來蘭的候鳥,讓他們認識候鳥,從小培養小孩愛鳥、護鳥的意識。”
現在黃河兩岸的生態環境好了,人們的保護意識也提高了。家住張掖路的李先生説,他幾乎每天都要到黃河邊走一走,很少看到人們用石子什麼驚擾在水中覓食的候鳥。李先生説:“它們願意到黃河蘭州段過冬,主要是看中了我們這兒的生態環境,再就是感覺到我們這兒安全,到了最嚴寒的時候,還有人給他們投食。它們是蘭州的客人,是我們的朋友,作為蘭州人,我們應該善待它們,保護它們。”
如今,黃河蘭州段濕地已成為過境候鳥遷徙越冬的首選之地。據調查,黃河蘭州段濕地分佈和棲息的濕地鳥類約有68種,其中國家I級重點保護鳥類3種(黑嘴鷗、黑鸛、白尾海雕)。國家Ⅱ級保護鳥類5種(大天鵝、鴛鴦、鹮嘴鷸、白腰杓鷸、鶚)。種群數量較大的主要有鵲鴨、綠頭鴨、斑嘴鴨、普通秋沙鴨和漁鷗等優勢越冬水鳥。
大批候鳥的陸續光臨,成為金城冬日的一張“新名片”,併為冬日的蘭州增添了靈性,孕育著活力。
當您漫步黃河岸邊,除了觀鳥之外,還可盡情領略兩岸的自然風光,用心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
採訪過程中有奇遇
在西固區採訪時,為了拍攝黃河全景照片,記者與邊忠建一起登上黃河北岸一處高山。穿越成片苗木,行至山邊時,忽然聽到山坡背面有聲音,隨後便看到揚起的一股塵土。
“這是岩羊,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邊忠建看著抓拍的照片肯定地説。“我的同伴曾對我説過這一帶有岩羊,我前期也曾在附近拍到過。今天運氣真好,一上來就遇到了。這一片大致有兩群:一群十來只,另一群三十隻左右。 ”
記者借手機看往灰塵處,看到山腳有一隻長著粗壯犄角的岩羊正昂首與記者相望,它的同伴則轉過山坡不見蹤影。“或許我們走路説話,驚擾到他們了。”記者心裏默念。
岩羊體形中等,形態介於野山羊與野綿羊之間,是青藏高原最常見的野生動物之一,常年棲息在海拔2000米至6000米的高山裸岩地帶,並且無論是雄性還是雌性頭上都長有角,不過雄性岩羊的角粗大如牛角,但微微向後上方彎曲。岩羊常穿梭于懸崖峭壁之間,春夏季節主要以青草和各種灌叢枝葉為食,而到了草木枯黃的時候則啃食枯草,並且也會舔石頭補充鹽分和到固定的地方飲水。因擅長在懸崖上自由穿梭,具有較高的警惕性,難以靠近,也被稱為“岩壁上的精靈”。
提起岩羊,記者也曾採訪過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張立勳。2018年,張立勳團隊曾在榆中貢井林場安裝紅外線相機觀察岩羊生活規律。時隔幾年,岩羊已經開始向城市周邊的山林地帶轉移,這足以説明,隨著蘭州市全面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的治理和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尤其是實施了“三北”防護林、森林保護以及退耕還林等各項生態建設,蘭州市的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城區周邊包括岩羊在內的許多野生動物慢慢多了起來。
◆記者手記
黃河畔的候鳥家園
清晨,冬日陽光暖暖地灑在波光粼粼的黃河上。漫步河岸,時而能聽到遠處傳來候鳥悠揚的歌聲,仿佛在訴説它們對家園的熱愛。
在蘭州的黃河邊,你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候鳥在此棲息。它們或翩翩起舞、或靜謐棲息、或悠閒覓食。這些候鳥來自不同的地方,但它們都選擇在這裡度過寒冷的冬天。蘭州黃河畔的濕地,成為它們溫暖的家園。
採訪結束的一刻,心中滿是感慨。
隨著蘭州市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和水質的明顯好轉,黃河蘭州段的候鳥種群和數量不斷增加。這不僅為蘭州帶來了獨特的生態景觀,也成了金城冬日的一張“新名片”。
在這裡,候鳥與黃河共舞。
作為記者,深感責任重大。希望通過報道,引起更多人對這片候鳥家園的關注,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態環境。大家共同努力,讓我們的環境更好,讓候鳥們在這片土地上繼續演奏生命的和諧樂章。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肖 潔 呂勝軍
來源:蘭州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冬季到蘭州來看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