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村子、一處景區,何以獲此殊榮?
——全球大獎花落十四師昆玉市的背後
日前,在阿聯酋迪拜舉行的第十八屆全球人居環境論壇年會(GFHS 2023)上,評選産生2023“可持續城市和人居環境獎”,十四師昆玉市二二五團玉泉鎮拉依蘇村榮獲“全球人居環境村落範例”獎,係2023年度全球唯一獲得這一獎項的村落;十四師昆玉市一牧場昆牧鎮崑崙山大峽谷景區榮獲“全球低碳生態景區”獎。
“可持續城市和人居環境獎”是個什麼樣的獎項,其含金量如何?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的十四師昆玉市二二五團玉泉鎮拉依蘇村和一牧場昆牧鎮崑崙山大峽谷景區緣何能獲此獎項?未來,這兩地又有著怎樣的發展規劃?帶著這些問題,近日,本報全媒體記者走進十四師昆玉市二二五團玉泉鎮和一牧場昆牧鎮,一探究竟。
“可持續城市和人居環境獎”——
含金量如何?
據了解,全球人居環境論壇是一個非政府、非營利的國際組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可持續發展論壇之一。截至目前,全球人居環境論壇已連續舉辦十八屆。
由全球人居環境論壇創立和頒發的“可持續城市和人居環境獎”,包括城市、建築與社區、規劃設計、景區、交通、村落等9個類別。該獎項以獨立性、權威性和標準嚴苛著稱,被譽為“全球人居環境的諾貝爾獎”,得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聯合國機構的大力支援和指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可持續發展大獎之一,産生了顯著的示範效應。
2023“可持續城市和人居環境獎”有來自全球500多家單位和個人報名參評,17家單位和個人獲獎。此次二二五團玉泉鎮拉依蘇村、一牧場昆牧鎮崑崙山大峽谷景區獲得的“全球人居環境村落範例”獎和“全球低碳生態景區”獎,分別屬於“可持續城市和人居環境獎”中的村落、景區類別。
在歷屆獲獎名單中,我國的麗江市、三亞市、大理市、無錫市、長沙市等城市,黃果樹風景區、峨眉山風景區、普陀山風景區、觀瀾湖旅遊度假區等景區,華僑城· 天麓等項目,中國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都曾榜上有名。
拉依蘇村——
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互融共生
12月19日,在拉依蘇村村民買賽地·吐送的農家小院,記者看到,院內的葡萄架下晾曬著杏幹,院子裏種有核桃樹、杏樹,小拱棚裏種著應季的蔬菜,牛舍裏的牛悠閒地吃著飼草。“僅靠自家小院裏種植、養殖的這些東西,我每年就能掙2萬多元。”買賽地·吐送笑容滿面地説。
一戶庭院就是一處風景。春有花開、夏有綠葉、秋有果實、冬有大棚,一間間小小的庭院,激活了沉寂的拉依蘇村。近年來,拉依蘇村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與發展庭院經濟相結合,積極引導村民以房前屋後的方寸地為陣地和載體,大力發展庭院經濟,鼓勵村民種菜種樹、養殖家禽家畜,將村民庭院中空閒、雜物堆積的土地變成了“增收園”。
拉依蘇村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崑崙山北麓,這裡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光熱資源豐富,具有優良的氣候優勢和獨一無二的富鍶泉水,是世界五大長壽村之一。
充足的光熱資源和富鍶泉水,讓當地種植的“羊脂籽米”馳名中外。“在這裡,‘羊脂籽米’的生長期為190天左右,産出的大米色澤圓潤,顆粒飽滿,平均畝産可達500公斤以上。”新疆修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正乾説。
2020年,二二五團整合團場鹽鹼地、蘆葦灘資源,在拉依蘇村建起面積達1400畝的“羊脂籽米”種植基地。基地每年為土地增施有機肥,並使用微生物菌種生物製劑改良土壤活性。如今,團場“羊脂籽米”種植面積已擴大到3000畝,帶動村民持續增收。
“拉依蘇村能獲此殊榮,憑藉的不僅僅是獨特的資源優勢,也有我們後天的努力。”二二五團黨委常委、副政委周雪梅表示,2018年以來,當地在綠色發展、環境保護、制度創新等方面先行先試,把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互融共生、互促共進的新路子。
在拉依蘇村的聖泉湖濕地,清澈的湖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遠遠望去,天空、蘆葦、濕地連成一片,各類鳥兒或在水面翩翩起舞,或悠然地覓食、嬉戲。
“這些年,白鷺、灰鶴、棕頭鷗等珍稀鳥類頻繁光顧,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在此‘安家落戶’。”該團文體廣電服務中心負責人谷國文介紹,隨著團場生態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濕地的水土保持、水源涵養和生態保護能力逐年得到增強,這裡已成為周邊居民休閒遊玩的首選地。
“目前,拉依蘇村已形成多樹種、多層次、多功能的生態防護林體系,打造了春看花、秋看果、四季常綠的生態濕地。”二二五團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沈勇介紹,團場自2020年以來共投資近3000萬元,在拉依蘇泉水溝及其支流沿線兩側種植由楊樹、柳樹、金絲榆、白蠟樹等組成的生態林4000余畝,種植桃樹、李樹、西梅樹、石榴樹等經濟林、生態林近2500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二二五團利用“世界長壽村”的影響力和315國道網紅公路的遊客吸附力,大力發展文旅康養産業;深挖優勢資源,打造林果産業園、長壽酒莊園、長壽文化及美食等旅遊文化體驗區;做活水域文章,開發水上樂園、天然洗浴、休閒垂釣等項目;圍繞沙漠體驗遊、水上刺激遊、生態觀光遊、農業休閒遊等旅遊項目,打造康養旅遊特色小鎮,發展旅遊産業。
十四師昆玉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局長田甜介紹,未來,二二五團將以“一村一泉”為總體框架,以“生態+康養+旅遊”為産業定位,圍繞“一心兩線”鄉村生態旅遊發展思路,精心設計和規劃旅遊精品線路,重點打造以拉依蘇長壽村為核心的特色文旅一條街和旅遊集散基地;以林果莊園、長壽酒莊園及有機大棚採摘莊園等優勢資源為一線,打造園區採摘觀光、花海創意攝影為主的觀光農業綜合體;以周邊鄉鎮紅色旅遊資源、文化資源配合團域自然資源優勢為一線,打造文化生活街區和高品質文旅産業功能區。
崑崙山大峽谷景區——
守住原生態,吃上“旅遊飯”
近日,崑崙山大峽谷景區迎來了一場大雪,雪花紛紛颺颺落下,潔白如玉,給大地披上一層銀裝,遠處的崑崙山蔚為壯觀,美不勝收。
“原生態,空氣清新,景色宜人……”幾乎每一位來到崑崙山大峽谷景區的遊客,都會忍不住發出這樣的讚嘆。
崑崙山大峽谷景區位於十四師一牧場,擁有126萬畝天然優質草原,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景區內冰川雪峰與高山草地垂直分佈,天象和氣候景觀極為豐富,優美獨特的自然風光吸引著眾多遊客,也帶動當地職工群眾吃上了“旅遊飯”。
“每逢節假日遊客特別多,最多的時候一天要烤3隻羊呢。”一牧場一連職工麥麥圖爾迪·克熱木説,“我們放牧、接待遊客兩不誤,日子越過越紅火。”
在崑崙山大峽谷景區的餐飲區,有烤肉、拌面、抓飯等攤位,每個攤位的餐飲種類各不相同。一牧場一連黨支部書記、連管會指導員汪固良介紹,餐飲區一個攤位一種餐飲類型,以本地特色美食為主,在豐富餐飲品種的同時,避免同質化競爭。
“我們依託景區的自然風光,通過完善配套設施,大力發展旅遊業,鼓勵職工群眾就近發展餐飲業、農家樂、牧家樂,實現多元增收。”汪固良説。
位於崑崙山腳下的十四師一牧場,是一個以畜牧業為主的高山團場。長期以來,由於受自然條件限制,很多職工群眾只能靠放牧為生。
為破解“一牧獨大”的産業現狀,實現職工群眾多元增收,一牧場依託當地的資源優勢,立足“強牧、穩農、精企、興遊”發展戰略,致力於將崑崙山大峽谷景區打造成為兵團全域旅遊示範區,推動全域旅遊持續向好發展,不斷拓寬新領域、新業態,豐富産品供給,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引領更多職工群眾增收致富。今年截至目前,崑崙山大峽谷景區共接待遊客18.5萬人次,實現經濟收入1800萬元。
“我們充分尊重自然、保護自然,把天然草原資源、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當作旅遊資源予以嚴格保護和合理開發,拒絕高能耗、高污染項目落戶景區,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汪固良説。
近年來,一牧場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保護與旅遊開發有機結合,將農事活動、自然風光、休閒娛樂、觀光采摘、生態環境治理等一體推進;堅持以旅遊産業規劃為主的多規劃融合,將經濟發展規劃、城鎮建設規劃、産業發展規劃與旅遊規劃有機結合起來,推動旅遊産業高品質發展。
汪固良告訴記者,在野生動植物保護上,一牧場也一直堅持保護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對野生動植物進行監測和保護,減少人為因素影響,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同時,組織開展野生動植物保護專項行動,依法嚴厲打擊轄區內發生的非法挖掘、獵捕、收購、運輸、經營野生動植物等各類違法犯罪活動。
據介紹,以此次獲獎為契機,一牧場將進一步保護好轄區內豐富的生態資源,做好低碳生態景區建設工作,不斷完善景區基礎設施,積極打造生態旅遊品牌,帶動職工群眾穩步增收。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莫麗德爾·塔帕衣
來源:兵團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一個村子、一處景區,何以獲此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