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千年文脈“跳”出時代節奏——寶雞“做活”周文化掠影
文脈,文明傳承和根脈延續的關鍵所在。在中國最大的青銅器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何尊的銘文上最早出現“中國”二字。寶雞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可見一斑。
寶雞是周王朝發祥地,孕育並産生了博大精深的周文化。這裡不僅見證了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更彰顯出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
當前,寶雞市創新挖掘周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努力傳承城市文脈,讓文化“火”起來、文旅“熱”起來,使其成為活躍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帶動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引擎。
緣起·源流
12月12日,記者跟隨陜西日報社“文化自信看寶雞”全媒體行動調研採訪團走進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通過一件件珍貴的出土文物,感受到周朝的精湛工藝、周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們的鎮館之寶——青銅器何尊‘火出圈’了!2024年龍年春晚吉祥物‘龍辰辰’的部分設計靈感就源於它,其龍脊結構和龍腹紋源自何尊的四道扉棱和雲雷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宣教部副主任王睿説。
三千年歲月承載著波瀾壯闊的歷史,三千年雨露滋養著周原的無限風光。三千多年前,周人在這裡建立了周朝,奠定了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框架。
周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悠久,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源頭。寶雞市社科聯主席劉殿博介紹,周禮文化中的以禮立序、明德慎罰的治理理念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目標具有一定契合性;周禮文化中的家國同構、講信修睦的治理模式和修身之道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目標具有較高契合性。
“寶雞作為周文化的故鄉,傳承了周文化最本色、最鮮明的元素符號。在今天的寶雞大地上,人們仍可以清晰地看到周文化遺存的眾多文化表現和風俗習慣。”劉殿博説,寶雞市社科聯計劃編寫一部周文化科普宣傳讀本,增進群眾對周文化的了解。
傳承·保護
“周初重臣周公晚年歸隱於此,制禮作樂,使得天下大治,萬民歸心。周公廟可謂中華禮樂文明的發源地。現在,很多學校和單位到這裡研學。周公廟已經成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播優良品德的研學基地。”12月14日,周公廟管理處副主任劉劍峰向採訪團介紹。
文脈相承,潤物無聲。如何做好周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寶雞進行了有益探索。
今年10月,第五屆周文化暨周公思想文化研討會在寶雞市岐山縣舉辦。全國各地100余名周文化專家學者及愛好者齊聚周公故里,對周公、姓氏文化、周易、禮樂文化與周原遺址申遺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升了周文化在海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做活”周文化,打造周文化特色IP形象。寶雞市舉辦周文化藝術節等大型活動,將傳統廟會與論壇類會議結合、與全域旅遊結合,將學術的關注轉向大眾式的旅遊關注。
“岐山縣作為‘做活’周文化的重要一極,將深入挖掘周文化時代價值,不斷豐富周文化時代內涵,以文促旅、以文融城、以文化人,全面加快文旅商體融合步伐。”岐山縣委書記楊鵬程説。
創新·活化
在法門寺博物館裏,如冰似玉的秘色瓷、遠方異域的琉璃器……一件件珍貴的文物彰顯著厚重的歷史氣息與文化底蘊。
“最近,我們好多文物都‘出差’了,去參加故宮博物院‘茶·世界——茶文化特展’。”法門寺博物館宣傳教育科副科長馬釗説。
近年來,依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周原博物院等文博場館與全國文博場館之間的交流日趨頻繁,為周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做活”周文化,不止于周文化。
在全域旅遊背景之下,寶雞以周文化景區、諸葛亮廟、水城·三國小鎮、召公甘棠園等一批核心景區為關鍵節點,建設以周文化尋根遊、民俗文化休閒遊、自然風景觀光遊、美麗鄉村休閒遊為主的多層次文旅體系。
在水城·三國小鎮,遊客可以換上古裝,自由行走在魏蜀吳實景之間,如同穿越歷史回到三國時代。 “水城·三國小鎮依託厚重的三國文化底蘊,以‘城在水上建、人在水上游’為設計理念,打造陜西西線旅遊人文勝地、三國文化主題實景體驗地。”水城·三國小鎮景區宣傳部部長龔凱説。
融合發展、創新發展使周文化由靜態變為動態,讓周文化有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寶雞還精心編排《封神演義·炫戰》《甘棠清風》《尋根周原》等劇目,讓大眾直觀領略周文化的博大精深。
寶雞市將持續加大周文化挖掘、開發、保護力度,通過建設遺址觀光遊、考古體驗遊、周文化尋根遊、民俗文化休閒遊等精品線路,擦亮周文化品牌,實現文旅商體深度融合和跨越式發展,進一步提升周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記者 劉坤 李靜茹)
來源:群眾新聞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讓千年文脈“跳”出時代節奏——寶雞“做活”周文化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