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數

在昌吉遇見未來農業 果蔬種植全是“黑科技”

館外寒氣逼人,館內春意盎然。12月19日,在昌吉市新疆農業博覽園內的未來農業科技館,“四季看新疆”之“追著雪花看新疆”全媒體報道團被這裡的瓜果蔬菜種植“黑科技”所吸引。深液流栽培、多層栽培、潮汐式栽培等先進種植技術,在這兒都能見到。

“這裡就是寒冬裏的那抹綠色,所有蔬菜瓜果都是無公害的。”博覽園講解員李小琴一邊介紹一邊拿出一盤小番茄讓大家嘗嘗。小番茄酸甜可口,大家紛紛稱讚“好吃”。

李小琴介紹,未來農業科技館面積1.6萬多平方米,有垂直農業展示區、葉菜工廠示範區和果菜工廠示範區3個展示區。該館採用國際上先進的文洛型高透光散射玻璃溫室結構形式,整合使用多項先進技術,並實現了90%以上裝備國産化替代,實際落地應用專利超過50項,其中很多系統裝備是國內首次落地。

“這裡的栽培技術,通過三維立體種植景觀模式,在節約空間的同時提高了産值。”該科技館負責人閆冀説,蔬菜不僅可以通過多形式葉菜管道栽培技術種到玻璃棧道裏,還可通過自動往複式迴圈旋轉架系統以水培方式層層累放,迴圈照射陽光,降低亞硝酸鹽生成,産量不僅超過了平面栽培的10多倍,而且有更高的品質。

“集裝箱變農場這個項目也非常具有研發性。”閆冀説,我們改造集裝箱,用礦物質或營養液代替土壤,用智慧燈光代替陽光,讓農作物不受氣候影響,自由生長,而且因集裝箱的便利性,可以隨性放在樓頂或者閒置的空間,“未來帶著集裝箱去月球種菜也是可能的。”

葉菜工廠生産示範單元裏,葉菜如同一件件“産品”,通過機器人的操作,從發芽、生長到“出廠”,生長週期由原來的70多天縮短到25天。

作為這裡常駐的科研專家,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博士、副教授許建介紹,這個片區工作原理是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和光伏發電技術,通過智慧化流程,以光伏發電系統與植物工廠LED系統搭配,來加快植物的生長速度。

記者發現,整個未來農業科技館區僅有7名工作人員。原來,這裡的所有設備都通過5G網路相連接,通過中央控制系統在大螢幕上調控。從播種到采收全部實現自動化,節省人工,節省水肥。

昌吉回族自治州農高區農業科技創新局副局長曹恒表示,建館目的就是通過科技示範帶動,將這些“黑科技”推廣到全疆各地,“未來,機器人操作農田管理,一畝地産值翻10倍,城市樓頂上集裝箱裏種植果蔬……這就是我們農業人追求的目標。”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阿比拜

來源:新疆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在昌吉遇見未來農業 果蔬種植全是“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