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繽紛“偶藝”聚古城 “藝術盛宴”香噴噴

繁星璀璨耀刺桐,名劇薈萃齊共賞。作為第五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的核心項目,9日,第七屆中國泉州國際木偶展演在泉州拉開帷幕,來自全球12個國家35支木偶團隊的藝術家齊聚千年古城,共赴友誼的盛會。

“偶藝”家的藝術盛會

9日下午3時30分,在古色古香的泉州木偶劇院舞臺上,《小金剛傳奇》火熱登場:在一個依山傍水的小山村,兩個調皮的孩童正在與大貓(小老虎)暢快嬉戲時,大貓突然張開血盆大口撲向孩童。危急時刻,少年英雄小金剛和他師妹七彩鳥出現了……隨著木偶藝術家的指尖翻動,線端的木偶像是活了過來,線隨指動,偶隨線移,精彩表演令台下觀眾拍手叫絕。

《小金剛傳奇》部分取材自古代民間傳説“周處除三害”,講述小金剛從一個不畏艱難、為民除害的勇士,蛻變為居功自傲、縱徒為害的“人禍”,最後又幡然醒悟成為“知恥後勇”真勇士的命運變化過程。

“木偶戲的創造、創新,不僅是思想的、技術的,還必須是智慧的、好看的。”《小金剛傳奇》編劇、泉州市木偶劇團藝術總監王景賢接受記者採訪時説,該劇融入提線、杖頭、掌中木偶、LED數字影像等,將神話、傳奇、寓言等因素有機融合,演繹成一齣亦真亦幻、生動有趣的新偶劇,彰顯出哲理意蘊。

“此次木偶展演覆蓋面廣、劇目多、劇種齊全,不僅有提線木偶、杖頭木偶、大木偶、掌中木偶、鐵枝木偶,還有皮影戲、手影戲、紙偶、布偶、人偶同臺等。”泉州市木偶劇團團長洪世鍵説。

作為中國“木偶藝術之鄉”,泉州木偶戲是我國第一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優秀實踐名冊”的項目,目前泉州已成功舉辦了六屆“中國泉州國際木偶展演”。

國際木偶聯會主席凱倫在致辭中説:“泉州素以中國海上絲綢之路起點聞名世界,更以中國搭建世界影偶交流舞臺第一城而享譽影偶界,特別是精美絕倫的泉州提線木偶以其高難精湛的技藝令各國的木偶藝術家們為之傾倒折服。”

“難得有機會跟各國木偶劇團交流,切磋技藝,增進情誼,真的很開心!”來自中國木偶藝術劇院的國家一級演員林雅茹興奮地説,這次展演他們帶來了木偶經典劇目《大鬧天宮》,光劇中出現的木偶就多達108個,平均每位演員要操控近10個木偶,極為考驗演員們的舞臺協作能力。

木偶劇《身份》是西班牙羅卡莫拉劇院帶來的作品。“我們節目的木偶沒有服飾,沒有面孔,我們通過控制光影,為它戴上不同的面具,每個面具都代表著不同身份和行為方式。”舞蹈家、木偶師蘇珊娜·羅德里格斯編排了該劇目的舞蹈,首創了這一偶劇形式。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週年。“希望通過國際木偶展演活動,和各國藝術家一道,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作出應有的貢獻。”林雅茹説。

“木偶藝術是一種普及的藝術,不論年齡、國界、種族、信仰,永遠保持創造力、想像力。”王景賢表示,“不過,相較于國內木偶劇種的大主題、多人表演的複雜性,國外的木偶表演則更傾向於單一性、偶趣化。”

家門口的木偶大戲

“如果説海藝節是輪明月,那麼木偶展演就是點綴滿天的星辰,我們採取星光式的鋪灑,在各個鄉鎮遍地開花。”王景賢笑言。

本屆展演不僅有國內木偶藝術家的精彩大作,還有來自義大利、埃及、西班牙、土耳其等國家的木偶藝術表演團隊的代表作。

“木偶戲是誇張有趣的藝術,不分年齡、種族、信仰、國界,廣受歡迎。本屆木偶展演不僅在劇場表演,還注重與人民共用,讓老百姓在家門口欣賞到各種木偶藝術。”王景賢説。

8日、9日,來自印尼巴厘島的印尼恩陀木偶劇團分別走進惠安縣文化中心、惠安聚龍小鎮,帶來了人形木偶戲《達努拉格》。該團負責人Darma Putra説,他已經第7次來到中國表演了,“再有機會在國際藝術舞臺交流互鑒,實為難得”。“劇情極富感染力,舞臺效果也做得很有特色,妙趣橫生,讓人耳目一新。”看完《達努拉格》後,惠安觀眾林先生激動地説。

在一部部憨態可掬的木偶戲中,傳遞著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智慧光芒。記者了解到,8日至13日,木偶藝術家陸續走進鄉間、劇場、學校、廣場,聯袂帶來80余場精彩演出。泉州市民可以欣賞到眾多精彩的藝術表演,共用人類寶貴文化成果。

“通過木偶戲的展演巡演,我們不僅可以從國內外同行中汲取新的藝術營養,不斷提升自身的藝術水準,共同推動木偶藝術的繁榮興盛,還將推動木偶戲成為各國民眾以藝通心、美美與共、民心相通的一張亮麗國際文化名片。”王景賢説。

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繽紛“偶藝”聚古城 “藝術盛宴”香噴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