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耕耘 一顆果做成一條鏈
11月27日,在我國首個獼猴桃全産業鏈科技示範園——楊淩國際獼猴桃創新創業園,工人們將經過半個月低溫後熟的獼猴桃裝車。
與市面上已經接近銷售尾聲的獼猴桃相比,這裡的獼猴桃可謂“耐得住性子”。這背後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創新人才培育模式,以及“新農人”高志雄十年磨一劍,把一顆果做成一條鏈的堅持。
到手“即食”,他的果子不尋常
中國獼猴桃産量世界第一,陜西獼猴桃種植面積和産量均居全國第一位。如何充分發揮優勢,讓陜西獼猴桃在高端市場佔領一席之地,是楊淩國際獼猴桃創新創業園負責人高志雄一直思考的問題。
“長期以來,國産獼猴桃給消費者留下一個‘拿到手硬邦邦,放軟了一包水’的印象,大大影響了其進軍高端市場。”高志雄解釋,“獼猴桃屬於典型的後熟水果,采收時果實較硬,存放一段時間後才能食用,但變軟達到食用標準後保質期又很短。因此,採摘時機、貯藏方式對其品質影響極大。”
高志雄堅信,如果做不到“即食”,獼猴桃在高端市場將永遠沒有競爭力。
2011年,高志雄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本科畢業後,跟隨獼猴桃試驗站首席專家、教授劉佔德攻讀農業推廣碩士。碩士畢業後,高志雄敏銳地洞察到市場對高品質獼猴桃的需求,嘗試用訂單農業的模式改變國産獼猴桃難以走向高端市場的現狀。
一開始,高志雄提前給合作農戶支付高額定金,提供保底價格,只為讓他們晚採獼猴桃。然而,每到國慶前後,還是有部分果農選擇提前將果子採摘下來售賣給客商。
“那幾年,僅定金就損失了十幾萬元。”高志雄暗下決心,一定要做更高品質的訂單農業。他開始探索創新示範,在推廣新品種、新技術過程中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果農,帶動大家共同致富。
2018年,在楊淩示範區支援下,依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獼猴桃試驗站的技術支撐與服務,坐落于G344國道旁、佔地230畝的楊淩國際獼猴桃創新創業園誕生了。
為做到“即食”,高志雄帶領團隊嚴格執行“成熟晚採、美味‘即食’、安全健康”標準。對早熟的“翠香”,他們也堅持等到10月中旬才開始採摘。
“今年剛建成的1000噸規模低溫貯藏冷庫,以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獼猴桃增氧催熟裝置及其操作方法’專利技術,讓獼猴桃得以通過低溫後熟,既保障了品質,又讓獼猴桃有了更高的身價。”高志雄高興地説。
從果到鏈,技術支撐産業發展
在寶雞市眉縣齊鎮涼閣村村民鄧曉慶的家庭農場,40畝獼猴桃園裏種植著大片“臍紅”。2022年果園挂果,今年果園迎來豐收,預計收入在15萬元左右。“明年,果園將進入量産,相信收入還會再上新臺階!”鄧曉慶説。
提升品質首先要有好品種。“臍紅”是劉佔德團隊選育的新品種,紅心黃肉、質細汁多、香甜爽口,已獲得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權保護。
“我們認識差不多10年了,我就信志雄。他讓我種‘臍紅’,錯不了!”鄧曉慶語氣堅定地説。
在楊淩國際獼猴桃創新創業園,像鄧曉慶這樣的合作大戶有7戶,分佈在眉縣、扶風、城固等地。每到獼猴桃生産的關鍵環節,高志雄就會前往他們的果園,為他們進行實地指導。
高志雄告訴記者,“臍紅”産量低,但一個果子可以賣到10元,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這個品種對氣候很敏感,容易受自然環境影響。針對其特性,高志雄探索利用設施大棚栽培“臍紅”,不僅避免了凍害,還充分利用了降水資源、減少了病害傳播。
要把一顆果子做成一條産業,帶動大家共同富裕,得在其産業鏈的各個環節下功夫。根據不同獼猴桃品種,高志雄在自己的創新創業園裏搭配了3種不同的栽培模式。“根據陜西一年霜凍、倒春寒、大風、強光照、高溫多雨等天氣特點,我們最新推出分段伸縮式防護棚建造技術,以較低的成本,讓樹體不受自然災害影響,確保産出高品質的獼猴桃。”他介紹。
解決了凍害、病蟲害等問題,如何讓被稱為“維C之王”的獼猴桃既好吃好看,又更具營養?高志雄在土地上動起了“心思”。
“建園之前,我們嘗試通過酒糟、油渣、菌菇渣及碳基肥等改良土壤,為獼猴桃根系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同時,我們搭配碳基全營養肥料,讓樹體更健壯,讓果實品質得到持續提升。”高志雄自豪地説。
學校搭臺,築夢鄉村振興
農業産業鏈長、涉及學科多,如何培養高層次複合型、應用型人才,讓他們更好服務鄉村振興,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一直思考並積極探索的問題。
近年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率先探索並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專業學位研究生項目制培養模式,構建了産業鏈、創新鏈、人才培養鏈相融通的人才培養體系。高志雄便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現代農業全産業鏈首批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之一。
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完成第一學年課程學習後,2012年冬天,高志雄住進了眉縣獼猴桃試驗站。一年時間裏,他參與剪枝、授粉、疏花疏果、施肥、采收、貯藏等一系列生産實踐,了解了獼猴桃的物候期及其對應的農事操作。
進站後,高志雄的第一項工作就是貯藏管理。他回憶,那年恰逢極端低溫,冷庫化霜水排水管道又發生故障,整個排水管被凍得結結實實。如果不及時解決,庫存試驗果就會被損壞,將直接影響試驗效果。在電熱吹風機吹管道、電熱毯包裹管道等方法均失敗後,高志雄花了一天多時間,燒了近200壺熱水,爬到冷庫風機上用熱水將排水管道裏的冰化開,成功解決了問題,保住了來之不易的試驗果。
在試驗站,親身經歷了獼猴桃産業鏈各個環節,與産業鏈相關的政府、專家、農場主、經銷商、農戶等不同角色的深入交流學習,高志雄對獼猴桃産業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高志雄的創業故事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項目制改革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全部實行項目制培養,設置了現代農業全産業鏈、鄉村治理與發展、旱地農業綠色發展、“一帶一路”——絲綢之路國際化農業人才4個校級重點專項,以及優質乳工程、智慧農業、智慧農機裝備、智慧水利、國際農業管理人才、國際農業工程人才6個校級探索專項。近年來,該校涌現出“鍋巴鎮長”“奶博士”等一批厚植愛農情懷、逐夢鄉村振興一線的典型。
據統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共培養1.4萬餘名專業學位研究生。近5年,該校畢業專業學位研究生進入涉農領域工作的人數佔比從2017年的40%提高到2021年的80%,為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記者 張梅 通訊員 付文婷 李曉春)
來源:群眾新聞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10年耕耘 一顆果做成一條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