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流動博物館”送來文化佳肴

“博物館熱”逐漸升溫,眾多博物館不再“高冷”。連日來,新疆各地博物館打破空間上的阻礙,開展“流動博物館”走訪基層活動,將“等你來看”變為“送到身邊”,讓文博資源流動起來,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同學們,這幅伏羲女媧圖出土于阿斯塔那墓地。畫面中,伏羲左手執矩,女媧右手持規……”12月1日,自治區博物館在克拉瑪依市第10中學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新疆‘四史’主題流動展”活動。展覽課堂上,講解員圍繞“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伏羲女媧圖、絹衣彩繪木俑等珍貴文物,通過課堂提問、文物模型復原操作比拼等形式,向同學們傳遞文物背後的深厚歷史內涵。

自治區博物館還結合博物館二期新館的展覽,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段,策劃設計出全新的研學課堂和教育活動。近一個月來,研學課堂陸續走進阿克蘇地區、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和克拉瑪依市等地中小學,極大增強了廣大青少年知歷史、學歷史的興趣。

雖已入冬,阿克蘇地區文博院(博物館)館員馮麗和她的同事們一直“在路上”——她們在學校發放宣傳資料、赴軍營精心佈置圖文展板、為鄉村帶去“VR互動+車載可視化互動”設備,將館內文物和場景“帶”出去。策展、送展、布展、撤展……因為她們的奔波,一場場精彩的展覽在阿克蘇大地上“穿梭旅行”,給各地觀眾送去文化服務。

原本在博物館中靜靜陳列的文物,以圖文展板的形式出現在居民小區。近日,昌吉回族自治州文博院“流動博物館”走進昌吉市水文小區,展板上一幅幅新疆文物的圖片、講解員口中一段段耳熟能詳的新疆歷史,進一步拉近了人們與博物館歷史文物之間的距離,吸引了眾多居民駐足觀看。

今年以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館以流動展覽的形式,走進鄉鎮(街道)、村隊(社區)、校園、景區及機關企事業單位,讓文博資源“流動”起來,使更多觀眾有機會近距離品味文化大餐。自4月1日至今,該博物館共開展流動巡展223場次,發放宣傳資料1000余份,惠及群眾4萬餘人次。

自治區博物館黨委書記何嘉説,“流動博物館”打破了博物館的邊界,賦予文物生動性、互動性,“隨著展覽形式的創新、展示技術的革新、各類活動的開展,館內和館外協同、線上和線下聯動,博物館將串聯起新疆大地上的文化‘珍珠’,為各族群眾送上源源不斷的文化驚喜。”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賈春霞

來源:新疆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流動博物館”送來文化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