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併感染咋回事 高危人群需要吃藥預防嗎?
支原體感染和流感的症狀看似差不多,它們該如何區分?如何就醫用藥?高危人群如何應對多種病原體合併感染?12月5日,記者採訪了陜西省人民醫院呼吸內二科醫生魏聲泓進行一一解答。
魏聲泓介紹,支原體類似細菌,但它的個頭一般比細菌小,大小約為0.1~0.3微米。肺炎支原體一般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感染後86%-96%的患者會出現發熱,85%-96%會出現咳嗽,通常為幹咳,可能持續數周至數月。所以,咳嗽持續時間較長是支原體感染比較常見的症狀。
我國流行的支原體對阿奇黴素耐藥率接近50%,若服用阿奇黴素體溫下降不明顯,成人可以換用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治療,兒童可以口服多西環素、米諾環素。但切忌自行用藥,必須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治療。
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雖然都可能流行,但甲型流感更常見,通常佔流感病例總數的75%。魏聲泓説,甲流和乙流有相似的症狀,可嚴重程度卻不相同,重症往往發生於高危人群,包括孕婦、65 歲以上的老人、5歲以下兒童(尤其是嬰兒)和有基礎疾病的人。大多數健康學齡兒童患甲流和乙流後為輕度至中度症狀,但在5歲以下的兒童中可能發展為重症。甲流與乙流的流感樣症狀往往呈進展性出現,以突然發燒開始,伴隨幹咳、喉嚨痛、身體疼痛、頭痛、疲勞乏力等症狀。流感症狀通常持續幾天到一兩周不等。
近期的成人及兒童發熱以合併感染為特點,不少人同時檢測出支原體感染、甲流乙流感染。但這不意味著要同時開展多種治療,魏聲泓建議大家及時就診,由醫生判斷以何種感染為主,並採用針對性治療。
那麼高危人群需要吃藥預防多種病原體感染嗎?在魏聲泓看來,預防呼吸道疾病最好的方法是戴口罩、勤洗手和開窗通風,一旦出現症狀應及時就診,但不需要服藥預防。記者 馬相
來源:西安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合併感染咋回事 高危人群需要吃藥預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