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國內外“基地” 中醫藥加速“揚帆出海”
“中醫藥在全球已經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喜愛。”當被問及對中醫藥的看法,靦腆的土登巴桑變得健談,“中醫具有整體觀,治療方式獨特,它把‘病的人’看作一個整體進行治療,而不僅是著眼于‘人的病’。”
今年40歲的土登巴桑來自不丹,是一名有著10年從業經歷的醫生。在湖南中醫藥大學學了3年中醫針灸,他驚喜地發現,對於一些以往治療效果不佳的慢性病,中醫顯現出獨特優勢。
和土登巴桑一樣,如今,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有機會學習中醫藥、體驗中醫藥服務,而這與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密不可分。近年來,我國在國內建設了一批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加強中醫藥醫療、教育、科研、産業和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國際合作交流。
為土登巴桑提供中醫藥臨床實習機會的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正是這樣的基地,也是31個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之一。醫院承擔著境外留學生臨床教學與培訓等工作,助力中醫藥服務和文化“揚帆出海”。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程博介紹,醫院已為10余個國家開展中醫藥臨床實習346人次,為30余個國家提供線上、線下中醫藥培訓和中醫藥文化體驗等服務300人次;通過構建輻射海外的中醫藥遠端醫療服務平臺,還為20余個國家提供遠端諮詢、中醫藥診療、心理疏導等多樣化中醫藥服務。
2023年11月23日,在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生在為患者做針灸治療。新華社記者田曉航 攝
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和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如今,在世界範圍內,中醫藥的影響力正在顯著提升。隨著各國對中醫藥服務需求增加,中醫藥“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
公開數據顯示,中醫藥已傳播至196個國家和地區,我國與近50個外國政府、地區主管機構和國際組織簽訂了專門的中醫藥合作協議,中醫藥合作內容被納入中國—柬埔寨、中國—白俄羅斯、中國—尼泊爾等多個中外聯合聲明。
除了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我國還支援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建設30個中醫藥海外中心。集診療康復、教育培訓、科研、文化宣傳等職能于一體,中醫藥海外中心在推動中醫藥“走出去”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中國—辛巴威中醫藥中心,中國援辛巴威醫療隊依託當地醫院開展中醫藥診療工作。僅2022年一年,中津中醫藥中心就為當地6400多人提供了中醫針灸診療服務。
作為中國第20批援辛巴威醫療隊的一名中醫醫師,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治醫師胡莎和另一名中醫隊員王志明每天要接診30到60個當地患者。坐診、義診和帶教培訓當地醫務人員之餘,他們還努力推動建設中醫陳列室、中醫急救小屋,將中醫藥文化發揚光大。
從不了解中醫藥到逐漸接受並介紹親友來看中醫,辛巴威老百姓對中醫藥態度的積極變化,促使胡莎決定延長援津一年。“能夠為當地的病人解除病痛,我深深感受到中醫藥和中醫醫師的價值。”胡莎説。
立足國內,拓展海外。在各方推動中醫藥國際合作的努力下,中醫藥正快步融入國際醫藥體系,讓更多國家的人民受益。
專家認為,中醫藥海外中心和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將中國中醫藥領域的優質資源和服務技術推廣到海外,形成互動效應,將通過開展中醫藥診療等服務,在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發展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新華社記者田曉航、帥才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借力國內外“基地” 中醫藥加速“揚帆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