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聯動助力金融科技服務鄉村振興
11月的一個清晨,在廣西柳州市柳南區太陽村鎮百樂村的竹林裏,完成了今年最後一次竹筍收購的黃繼華正加緊處理鮮嫩的竹筍,他指著這片望不到邊的竹林説:“這是我父輩傳承下來的竹林,寄託的是我和周圍鄉親致富的期望。”
從廣東務工返鄉創業的黃繼華是柳州青年創業群體的一員。記者近期在柳州調研了解到,為破解青年群體農業産業化創業的金融瓶頸,當地推動多渠道金融服務下沉,通過政府部門與金融機構資源聯動,以金融科技破解資訊壁障,成為助力鄉土大地上創業夢騰飛的重要支撐。
鄉村振興期盼金融下沉
在2014年之前,黃繼華是龐大外出務工群體中的一員,儘管家有百畝竹林,但單純的鮮筍銷售並沒有讓他看到致富的機會。
近年來,柳州以工業化思維推動螺螄粉快速崛起為千億元級産業,為相關上下游行業,尤其是酸筍、酸豆角、花生、田螺等上游農産品打開了産業新空間。
“我從2014年開始嘗試利用家中的鮮筍腌制酸筍,對傳統腌制工藝進行適應性改良,獲得了市場的認可與好評。”黃繼華腌制的酸筍以品質贏得市場,産量隨訂單高速增長,2022年腌制和銷售的酸筍超過了40萬斤。
受限于竹筍的生長季節,黃繼華每年的4到10月都會在周邊村鎮大量採購和囤積村民的竹筍,以滿足全年的酸筍訂單需求,但集中採購帶來的較大現金需求給他帶來了困擾,“村民賣竹筍要現金,而我的酸筍銷售是全年持續週轉的現金流,如何擴大短期可週轉的現金池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與黃繼華情況相似,家住柳州市柳城縣大埔鎮三塘村的韋雲剛利用大學期間積累的生物與機械知識,選擇了菌菇種植業。他通過從野生菌菇中分離和培育菌種,生産的袖珍菇以優異的口感成了批發市場的“網紅産品”。
“時常都會接到批發市場向我催貨的電話,我也不斷擴大生産規模,每年的利潤大部分都投入了擴産能之中,資金瓶頸成了最大問題。” 韋雲剛説,菌菇種植受限于氣候與設備條件,季節性很強,每年5月至6月為了準備菌種和生産菌包,需要大量流動資金。由於缺乏有價值的抵押物,他難以從傳統以質押為主的金融産品中獲得有效融資,制約了承接訂單服務市場的能力。
農業産業化中普遍面臨著因為種苗、農資、原材料等集中採購帶來的現金流被大量佔用的瓶頸問題,推動普惠金融向鄉鎮下沉關乎著農業産業高品質可持續發展能力。
共青團柳州市委青年發展部負責人華海濤説,推動金融精準對接服務青年創業需求,是進一步優化青年創業生態、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業內人士認為,縣鄉金融需求的持續增長不僅反映了我國脫貧攻堅的巨大成果,也是我國鄉村振興加速推進的力證。近年來,我國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加快佈局零售轉型和縣域金融市場,但對縣鄉市場下沉服務能力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縣鄉金融服務市場的快速增長也為各類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科技與服務模式、開拓業務新增長點提供了巨大空間。
資源聯動破解金融服務資訊瓶頸
“金融向鄉鎮覆蓋的一大難點在於創業者在缺乏有效抵押物的情況下,資訊不對稱造成的信貸審批難。”度小滿公益項目負責人説,加強科技金融服務能力以及與當地相關部門對接是突破這一瓶頸的重要方向。
度小滿公益項目負責人表示,共青團柳州市委以搭建青年創業組織為抓手,緊密聯繫當地返鄉創業青年群體,並且通過開展一系列創業培訓、政策推介、金融扶持等配套服務,培育出來的青年擁有一定的創業技能及産業規模,成了助力他們有效對接青年創業者的重要橋梁。
通過這一機制,黃繼華、韋雲剛等青年創業者通過參與“小滿助力計劃”,獲得了5至20萬元不等的免息貸款資金,周邊創業者也可申請不同利率的金融服務,助力産業發展。
“我獲得的5萬元貸款看似不多,但這是一筆可以不斷迴圈使用的資金池,不用重復申請,放款也是立等即到,可有效緩解收筍季節現金流壓力。”黃繼華説,目前他還通過農信社等當地金融機構獲得了信用貸款支援,計劃進一步延長竹筍加工産業鏈。
為有效破解縣域金融服務的資訊瓶頸,依託共青團、農業農村局、村委會等當地政府機構,實現産業與金融的精準對接與更精確的客戶畫像成了許多金融機構創新服務的核心要素。
“我們依託村委和當地能人,構建起‘市-縣-鄉-村’四級服務網路,有力推動了銀行零售轉型與服務鄉村振興。”桂林銀行總行鄉村振興發展部總經理助理夏麗萍説。
夏麗萍表示,服務鄉村振興作為桂林銀行重要的發展戰略,經過數年佈局,已經成為推動銀行業務優化的重要支撐。自2020年開始,縣域個人貸款增量佔全行個人貸款增量比例從39.02%逐步上升至2022年的71.07%。今年以來,桂林銀行個人貸款在縣鄉市場實現了快速增長,充分體現了縣鄉市場的活力與潛力。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鐵軍認為,發揮當地各級部門和社會能人廣泛人脈關係,節省銀行信用審查成本、交易成本,使資金以較低風險下沉到村,這有利於引導資金要素穩定、長期投入新型縣域經濟發展。
金融科技創新服務鄉村振興正當時
我國持續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升,鄉村振興戰略提振下的縣域經濟增長新空間亟待“金融活水”潤澤,推動金融科技創新與鄉村振興産業發展需求在金融供給市場的雙向奔赴正當其時。
柳州市城中區斜陽路細柳巷中,龍貴哥螺螄粉店店主藍龍貴正在緊張地忙碌。他通過共青團的資訊推介不僅拿到了20萬元的貸款,還通過度小滿“閃耀的小店”助力計劃得到了多渠道資訊推送,線上線下訂單紛至遝來。
度小滿公益項目負責人認為,金融服務不應局限于資金需求本身,還應當充分發揮資金鏈串聯産業生態,提供多維度支援的能力。尤其是鄉村産業發展方面,比城市更需要市場、技術、金融知識等多方面資源引入,這可以通過金融科技創新優化對客戶的精準畫像和需求對接能力,構建起金融多維度立體化服務實體經濟新模式。
“通過金融科技服務鄉村産業發展,要讓科技帶著‘泥土’味。”桂林銀行總行個人金融部總經理李麟説,以縣域和鄉鎮産業金融需求和業務模式為基礎構建的金融科技才能更好落地。
李麟介紹,桂林銀行在推動構建“市-縣-鄉-村”四級服務網路過程中,讓總行研發部門人員加入基層團隊歷練,實現研發人員和一線人員的無縫對接,在基層開展金融服務的技術難題都有專人限時應答,實現了金融科技與服務鄉村産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業內人士和專家建議,金融機構開拓縣域及下沉市場宜根據鄉村産業發展差異化的金融訴求、風險點、業務模式等創新金融科技,提高金融服務鄉村産業的適配性,將客戶獲取、資訊審批、貸後跟蹤以及增值服務等全流程以科技手段納入制度化和規範化的體系內,進一步優化縣域金融服務成本與風險控制,助力金融服務提質與鄉村振興的同頻共振。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資源聯動助力金融科技服務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