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福州:“千園之城”舒展幸福畫卷

秋冬之際,福州各大公園給市民送來的幸福感一撥接一撥:西湖公園舉辦近8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菊花展,近4萬盆菊花香動全城;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迎來一年中的最佳觀鳥季,大批遷徙候鳥翩然而至……

遍佈全城的1400多座公園,讓福州獲得“千園之城”的美譽。如今,福州市民“推窗見綠、出門見園、行路見蔭”,平均每人擁有近15平方米的公園綠地,可以呼吸到200棵樹提供的氧氣,每萬人擁有綠道長度3.64公里……這既得益於城區58座山體、156條內河、一年四季常綠等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也源於福州全市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加快推進建設更加美好海濱山水城市的奮發作為。

10月28日,福州榮獲首屆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為中國唯一上榜城市。這是聯合國人居署授予城市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高級別獎項,全球共有5個城市獲獎。福州這座綠色低碳生態友好的“千園之城”,迎來全球矚目的高光時刻。

因山就勢,城市處處有公園

上午10點多,初冬的暖陽灑滿位於鼓樓區的福山郊野公園,不少市民在觀景平臺上拍照留念。“看,那裏是我的家。”市民陳桂梅指向左海公園方向説,“從這裡看過去,福州真美!”

福州城中多山,過去“看山不進山、見綠難享綠”,近在咫尺的山林因為沒有開發利用,讓市民觸不可及。2016年開建的福山郊野公園,因山就勢,通過20公里郊野福道,連通3座山體、36個景觀節點和周邊住宅區、軟體園區,在繁華都市中打造出綠意盎然的山林野趣生態福地。

“福山郊野公園帶來的生態福利,已經成為生活工作中的‘剛需’。”在福州軟體園工作的倪女士説,園區內的企業都喜歡面朝公園設置會客區,有些項目甚至是在郊野福道上談成的。

目光轉向倉山區流花溪。近20米高的渣土山、隨處可見的垃圾、遮蓋水面的水葫蘆……前些年,流花溪“傷痕纍纍”。近幾年,在城區水系綜合治理中,全長超4.3公里的流花溪通過對症施策迎來新生。

水活了,景美了。福州市結合流花溪治理打造串珠公園,沿河種植喬木9000多株,新增景觀步道9公里、綠化17.6萬平方米,重現“飛花逐流水”的景色。

近年來,福州發揮山水城市資源稟賦,建成15個大型生態公園、379個濱河串珠公園、遍佈城市的口袋公園,構建起涵蓋自然保護地、閩江流域、公園綠地、街頭綠地等內容的公園體系。截至2022年底,福州城區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95%,讓老百姓出門就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生態福利。

遍佈全城的公園,帶給市民“森呼吸”的愉悅。記者從福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2年,福州空氣品質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排名第五、省會城市第三。

探索“公園+”,功能更多元

到公園裏,玩什麼?在福州,每位市民都有自己的獨特玩法——這是“公園+”模式帶來的生活方式之變。

“每到週末、節假日,我都要帶孩子到福州的各大公園打卡、野餐,既能通過戶外活動預防近視,還能放鬆身心、鍛鍊體能。這兩年,公園已經成為我們家的生活新場景。”在閩江公園和煦的陽光下,市民李先生帶著6歲的女兒在綠道上盡情奔跑。

近年來,為了豐富公園功能,福州市園林中心積極探索“公園+”模式,從公園建設、管理和服務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將公園與其他産業或業態進行融合,在滿足市民休閒遊憩基本需求的基礎上,進一步兼顧文化、科普、生態、健身、消費等多樣化需求。

在“公園+空間”方面,福州創新推出“林下空間”概念,通過移除公園里長勢不良的灌木、地被等中間層,加上座椅、兒童遊樂設施等,讓市民坐下來親近大自然。近幾年,福州主城區各城市公園共新增林下空間面積約41.6萬平方米。

福山郊野公園有相思樹、香樟、銀杏等超過200種植物,還有鳥類140多種,以及昆蟲、兩棲類、爬行類500多種。現在,這座“生態寶庫”成為青少年自然研學的樂園。

目前,福山郊野公園建成的生物多樣性科普中心,室內面積約1500平方米,配套11000平方米的戶外研學基地,組建了專業的研學導師團隊,已組織研學活動、公益講座100多場,活動對象覆蓋福州市30多所中小學學生,成為福州市科普教育基地。

“公園+健身”,讓籃球場、羽毛球場、足球場等體育空間與公園綠地緊密結合,滿足市民戶外運動需求;“公園+智慧”,則為市民提供語音自助、綠色能量、智慧泊車等智慧化導覽服務……這讓“公園卡遛”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新生活方式。

沿江向海,打造城市生態地標

秋末冬初,位於長樂區的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又熱鬧起來,一批批遷徙候鳥飛到這裡停歇、轉机。據悉,每年來到這裡的水鳥超過5萬隻。

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也是價值最高的生態系統,被譽為“地球之腎”。今年2月,閩江河口濕地成功入選“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依託濕地建成的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是福州城市公園建設的代表作。

就讀于福州市鼓樓第一中心小學的小陳同學,節假日最期待的活動,便是到閩江河口濕地寫生。“我每次來這裡,都能看到在教室裏看不到的花草植物和鳥類生物,特別有趣。”她興致勃勃地説,希望這樣的濕地越來越多。

伴隨著福州又一座生態地標的建設,她的美好願望即將變為現實。

日前,在位於倉山區的三江口植物園一期建設現場,作為一期亮點的蘭花谷裏,石斛蘭、墨蘭、文心蘭等已經“安家”,蘭花谷未來將展示上千種蘭花,讓市民大開眼界。建設業主單位福州市建發集團項目負責人郭潤介紹,三江口植物園選址清涼山和城門山,總佔地面積達6.7平方千米,是福州“千園”的又一力作。

曾經,這兩座山是福州市郊的兩座荒山。設計團隊對標國內外優秀案例,結合華南國家植物園、南京中山植物園等國內一流植物園的建設經驗,規劃出“濱海濕地”與“濱江濕地”的植物園生態格局,這將是國內外少有的生態魅力。

生態之福,源源不斷。日前,《福州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專項規劃》印發實施,提出打造獨具海濱城市、山水城市特色的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山海模式”,將使這片生態福地福韻更濃。

“接下來,我們將把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建設更加美好海濱山水城市的強勁動力,以城市生態公園建設為抓手,持續書寫山、水、綠、城有機融合的生態文明新篇章,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國際城市。”福州市領導説。

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福州:“千園之城”舒展幸福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