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地標産品:有“顏”又有“值”
富平柿餅、漢中仙毫、涇陽茯茶……廣袤的三秦大地物産豐富、文化燦爛,一個個地理標誌産品既是地區發展的“名片”,更是富民增收的“品牌”。
近年來,陜西省強化對地理標誌的保護運用,不斷提升地理標誌産品的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如今,陜西省地理標誌産品可謂有“顏”又有“值”,在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繪出一幅幅産業強、文化興、生態美的鄉村振興新“豐”景。
量質齊升強産業
11月8日早上,富平縣曹村鎮大渠村的田間地頭很是熱鬧。火紅的柿子挂滿枝頭,村民趁著晴好天氣,在柿子園裏採摘、裝車。
村民李變娥蹲在地上,麻利地摘掉多餘的枝葉,將柿子挨個兒放到籃子裏。“今年的柿子價好,我幾天前就把大部分柿子交給合作社了,只留了一些準備做柿餅。”
富平縣是柿子優生區,種植柿樹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不僅富平柿餅躋身地理標誌産品名錄,富平柿餅製作技藝還成功入選陜西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技藝類名錄。吊柿餅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手藝。當地農民堅守傳統工藝,從柿子到柿餅,削皮、晾曬等12道工序都十分講究。
香甜軟糯的口感、精巧的製作工藝,讓承載著特定本土味道與記憶的富平柿餅火熱出圈。富平柿餅在打響品牌的同時,逐步成長為富民的特色産業。
近日,富平縣大福柿子專業合作社的柿餅加工車間裏,一台台機器設備“各顯神通”,分揀、削皮、烘乾等工序都在流水線上完成,生産效率大幅提升。
“如今,機械化生産逐漸取代傳統手工製作。但我們遵循傳統製作工序進行生産加工,讓傳統工藝與現代生産相融,保留富平柿餅的原有魅力。”嘗到現代化生産的甜頭,合作社理事長陳平幹勁更足了。
從傳統手工到現代化生産,再到完整的深加工産業鏈,富平柿餅激活了當地産業發展的“一池春水”。品牌響了,産業興了,群眾也嘗到了由此帶來的甜頭。
李變娥農閒時就到大福柿子專業合作社務工。“家裏的6畝柿子賣了6萬多元。我在合作社打零工,每天能收入120元。”算了算今年柿子帶來的收入,李變娥喜上眉梢。
地理標誌興,則特色産業興。目前,富平縣柿子栽植面積36萬畝,柿子産業帶動農民約13萬人。富平柿餅作為國家地理標誌産品,躋身2021中國品牌價值百強榜單,去年全産業總産值突破65億元。
深耕文化強品牌
自古嶺北不植茶,唯有涇陽出名茶。
擁有數百年曆史的涇陽茯茶,在茶人的匠心堅守下,依然散發著純正芳香,成為當地富有特色的文化符號。
2013年,涇陽茯磚茶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2019年,涇陽茯茶被農業農村部列入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登記産品。有了新的身份,近年來,這名“實力老將”再放異彩。
11月3日,古色古香的涇陽茯茶非遺傳承館裏氤氳著嫋嫋茶香。館內陳設著各種古法制茶器具和年份、大小不一的茯茶,彰顯著涇陽茯茶厚重的文化底蘊。
“手工茶有其獨特的魅力,我們堅持古法制茶工藝就是為了保留涇陽茯茶原始韻味,也想將傳統制茶工藝傳承下去。”陜西涇陽涇磚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賈振説。
承載深厚文化底蘊的涇陽茯茶,産業價值和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如今,涇陽茯茶公用品牌價值已達到10.41億元。
“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和‘生命之茶’,涇陽茯茶已不僅僅是一種商品、一個品牌,更是一種文化、一種傳承。”涇陽茯磚茶發展服務中心主任蒙永琦説,農業品牌建設還要學會講故事。要想獨樹一幟,必須深入挖掘茯茶文化,融入民風民俗、歷史人文,提升地理標誌産品的價值內涵,使品牌業態更多元。
“茯茶的歷史,我們傳承館裏的制茶工具和老照片都能佐證。來這裡參觀的研學團隊一撥接一撥,傳承館年接待量超過5萬人次。我們希望有更多人了解、關注茯茶文化。”賈振認為,一項傳統工藝的傳承,除了匠人的守護,更需要新鮮血液的加入。
深耕內涵價值,地標保護才更有意義。
為此,涇陽縣人民政府與咸陽師範學院合作成立涇陽茯茶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創作的以宣傳涇陽茯茶文化為主題的大型話劇《國茯》已巡演多次。此外,該縣還涌現了一大批優秀文藝作品,如歌曲《茯茶情歌》、秦腔《涇陽茗》和書籍《天下第一“磚”:涇陽茯磚茶》等,併發布了涇陽茯茶LOGO和“茯妹”卡通IP,統一了對外宣傳語“千年古涇陽 一品茯茶香”。這些,都進一步樹立了涇陽茯茶的品牌形象。
茶旅融合護生態
已入冬,茶園依舊青翠。
11月9日上午,陽光正好,寧強縣千山玉皇觀生態茶園裏遊客很多。連片的梯田,與遠處的山巒、村莊融為一體,美不勝收。
這片茶園讓其負責人寧強縣千山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有泉心生驕傲。“好山好水出好茶。我們利用生態茶園優勢,將茶園變公園、茶區變景區。這既是對茶的宣傳,也帶動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望著滿山綠色,王有泉説。
漢中仙毫于2007年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為利用好這一品牌,漢中走出了茶旅融合的新路子。一片片生態茶園不僅成就了綠色産業發展,成為遊客傾心的網紅景點,還是當地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讓群眾在一葉一景中收穫幸福。
以茶文化為基礎、以品茶為體驗、以旅遊興農為載體、以擁抱大自然為主題……位於寧強縣青木川古鎮的瞿家大院是一座以茶為主題的莊園,院落被茶園環繞。
“這裡是一處老宅,經修繕後對外開放。莊園在生産、展銷茶的同時,還可住宿,並開展採摘體驗等活動,春夏旅遊旺季,常常一房難求。”莊園負責人鮮冬梅告訴記者,得益於茶旅融合發展,她在家鄉有了工作。和她同時在這裡務工的村民最多時超過100人。
放眼整個漢中,如今已建成東裕茶葉養生谷、城固山花茶舍等20余個茶旅深度融合示範點,同時,該市持續舉辦茶文化展示、體驗活動,使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鏈條不斷延伸,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帶茶、茶旅互動”的發展格局。
此外,陜西天賜秦韻茶業有限公司榮獲“國家級生態農場”稱號,鎮巴怡溪春生態茶園、寧強千山玉皇觀茶園被評為“中國最美生態茶園”,“東裕—棗園湖—櫻桃溝”入選全國茶鄉旅遊精品線路……
特色産業拔節生長,優勢産區聲名遠揚,品牌建設持續壯大。在陜西省,一個個地理標誌産品為鄉村振興增色添彩的故事正在不斷上演。記者 方騰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陜西地標産品:有“顏”又有“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