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奮鬥者 | 柳淳:守護石峁遺址 講好石峁故事
11月14日,柳淳在石峁遺址博物館裏檢查文物展櫃。
在神木,提起石峁,提起石峁遺址出土的玉器,很多人都能説出不少故事。石峁遺址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超大型石築城址。石峁遺址震撼世人,離不開用雙手揭開石峁神秘面紗的文物工作者,神木市石峁遺址管理處文物保護科科長柳淳就是其中一員。
11月14日,在石峁遺址博物館內,柳淳正忙著核對展出的文物和文字,完善展陳工作。
“石峁遺址的每一塊石頭都是精彩的、厚重的。現在石峁遺址博物館已經建好,努力做好文物陳列和介紹工作,讓外界深刻體悟和感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燦爛文明,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柳淳説。
在石峁遺址管理處工作之前,柳淳是西北大學歷史學院中國史專業的一名碩士研究生。2016年5月,當地政府組織石峁遺址高層次人才專項招聘考試,柳淳報名參加了考試,最終以歷史類第一的成績被錄用。隨後,他到石峁遺址管理處進行崗前見習。同年10月,石峁遺址管理處正式聘用柳淳等5名碩士研究生,柳淳正式成為一名基層文物工作者。
從入職第一天開始,柳淳就一心撲在文物工作上。7年來,憑藉著對文物工作的熱愛,柳淳積極學習田野考古和文物保護利用知識,用腳步丈量石峁遺址的每一寸土地,累計完成徒步文物巡查5000公里、各類考察講解2000余次。這位剛到石峁遺址時的白凈書生,如今臉龐已被曬得黝黑。
“要給遊客講好石峁故事。如果我們對石峁遺址出土的各類文物一知半解,怎麼能講好?”柳淳説。
在積極保障配合考古發掘的同時,柳淳經常向石峁遺址的考古隊員請教考古專業知識,不斷豐富自己對石峁遺址出土各類文物的認知。記者跟隨柳淳在石峁遺址參觀,無論走到哪、遇到什麼類型的文物,柳淳都能夠詳細講述文物的價值、考古發掘過程,以及背後的文化故事。
“遠離繁華的都市,在偏僻荒涼的山山峁峁中堅守,你會不會覺得很落寞?”記者問。看著石峁遺址博物館裏的陳列文物,柳淳説:“作為中國史專業的一名碩士研究生,能和石峁結緣,三生有幸!”
石峁遺址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距神木市城區約70公里,距神木市高家堡鎮政府約4公里。
柳淳參加工作時,石峁遺址處於考古發掘的初期階段,管理處辦公場所是由臨時活動板房搭建而成,條件較為簡陋,斷水斷電時有發生。
“陜北的冬天特別冷,為了確保文物安全,我們文物單位不能用火爐子,有時候斷電了,大家只能穿著厚衣服,裹著厚棉被。現在好多了,用電條件已得到極大改善。”柳淳説。
基礎設施不完善,夏季要冒著酷暑,冬季要頂著嚴寒,這些都是對野外文物工作者的考驗和磨煉,但柳淳和同事們毫無怨言,始終堅守在石峁遺址。多年來,每逢假期值班,為了不影響工作,柳淳都是將家人接來住在石峁遺址管理處的臨時活動板房裏過節,同事們都戲稱他這是“以峁為家”。
2019年,國家文物局將石峁遺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2021年,石峁遺址被國家文物局列入《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石峁遺址作為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實證受到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援。
談起石峁遺址,柳淳言語間透露出的是一個文物人對文物工作的熱愛,是守護遺産的自豪和榮幸。
“石峁遺址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重要實證。現在石峁遺址博物館已經建好,歡迎國內外的遊客來石峁遺址博物館參觀、學習,實地體驗、感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我和全體‘石峁人’一定利用好石峁遺址博物館,講好石峁故事,更要為祖國和人民守護好石峁遺址。”柳淳説。(記者 霍海澎文/圖)
來源:群眾新聞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最美奮鬥者 | 柳淳:守護石峁遺址 講好石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