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地上的“幸福果”
11月3日,在位於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東疙瘩村的川禹合作社的果園裏,果樹上的蘋果分外紅艷,呈現出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
“去年,我們的蘋果賣了15萬多公斤,今年估計能摘二三十萬公斤。我這蘋果吃起來不單單有常見的甜味,還有一種回甘。”川禹合作社負責人馮文傑説。
如何才能種出這麼優質的蘋果?除了海拔高、光照充足的自然優勢外,川禹合作社在土壤上下了不少功夫。
“合作社養了200隻羊、80頭豬和幾百頭牛。我們把牲畜糞便發酵成有機肥,給果樹施肥,實現畜牧産業廢棄物迴圈利用。”馮文傑告訴記者,有機肥比化肥的肥期要長,最重要的是能改變土壤結構,使土壤不易發生板結。使用有機肥後,果樹枝繁葉茂,果實大、品質好。
從2014年起,川禹合作社在每一排果樹下埋了管,給果樹輸送沼渣、沼液。“我們的蘋果獲得了專業機構頒發的有機蘋果認證!”馮文傑自豪地説。
黃土地上結出了“幸福果”。川禹合作社還與脫貧戶簽訂協議,通過土地流轉、分紅、務工的方式,以一個項目多項收益的模式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我在合作社務工,每天都有收入,年底還有土地流轉收入。能在家門口打工,對農民來説,這是多好的事啊……”東疙瘩村村民馮智林高興地説。
在延川縣楊家圪臺鎮孫家垣村的高標準果園管理示範園裏,空氣中瀰漫著清甜的果香,紅彤彤、沉甸甸的蘋果將樹枝都壓彎了。由於海拔高、土層厚、晝夜溫差大,這裡的蘋果個大皮薄、味甜色澤好。
孫家垣村村民楊志國正在自家果園裏組織工人們採摘蘋果——有的人踩著梯子將又大又紅的蘋果摘進特製的布袋,有的人在樹下小心翼翼地剔除果蒂,有的人將蘋果分揀、裝筐,果園裏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由於懂技術、會管理,楊志國種的蘋果品質不斷提升。今年,他的蘋果早早就被果商訂購一空。“果園一共14畝,今年預計收入超20萬元。”楊志國説。
同樣忙碌的還有果農趙金權。在他家的果園裏,幾名工人手腳麻利地將採摘下來的蘋果分選、裝箱,趙金權則在一旁對裝好箱的蘋果稱重計價。
“我家的蘋果園一共10畝,産量1萬多公斤。今年的蘋果品質還不錯,價格也令人滿意。”趙金權説。
隨著楊家圪臺鎮蘋果知名度的不斷提高,每年前來採購的客商一撥接一撥,許多蘋果還在套袋階段就被訂購一空。
來自銅川的果商何凱文在楊家圪臺鎮收購蘋果已經五六年了。“每年,我們都會在這裡收幾百噸蘋果。今年的果子品質很高,糖分、成熟度令人滿意。每次我來村裏收蘋果時都能看到村子的新變化——基礎設施越來越好了,水泥路都修到了田間地頭。”何凱文説。
“進入收果期以來,大量的客商到地頭采購蘋果。作為分管上大木村和孫家垣村蘋果産業的片長,我常到果園來,及時解決果農遇到的困難。”延川縣楊家圪臺鎮武裝部部長高偉偉説。近年來,楊家圪臺鎮依託蘋果産業優勢,不斷發展壯大主導産業,通過産銷座談會等形式,開拓代售代賣、期貨等方式,讓果農無顧慮、有底氣、信心十足地發展蘋果産業。
“在延川縣,蘋果産業是一項主導産業。目前,全縣蘋果種植面積22.7萬畝,2022年産量達20.01萬噸,綜合産值達14億元。”延川縣蘋果生産管理辦公室主任楊延收説。
蘋果飄香,紅燦燦的鮮果壓彎了枝頭。在汗水的澆灌下,黃土地上結出了“幸福果”,果農們“種”出了好日子。本報記者 王姿頤 通訊員 辛嘉穎 劉娟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黃土地上的“幸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