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稿件

十四師二二四團:厚植“綠色”,繪就幸福生活底色

9月23日上午,“綠色長城看兵團·環塔行”全媒體報道團隊一行跟隨十四師二二四團一連職工石福松,開車前往團場最西部的防風基幹林。

因為頭一天夜裏下了一場雨,此時的天空很藍,空氣也特別清新,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還能看到遠處的雪山,仿佛置身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之中。記者問石福松:“二二四團一直都是這麼美嗎?”

“二二四團2004年掛牌成立,建團之初,團場植被覆蓋率低,風沙很大,這樣的美景很難見到。”石福松説,“幸好,我們先打造了防風基幹林,後來又成功種植了大面積的紅棗樹。”

石福松所説的防風基幹林,寬116米,長18公里,林帶中有很多一個成年人都抱不過來的胡楊樹、沙棗樹,也有近幾年新栽的白楊樹、小葉白蠟樹,它們就像一條“綠色長龍”,默默地守護著團場。

“要想在沙漠裏種莊稼,就得先種樹、建林帶,有了林帶的防護,風沙就會小很多,莊稼才能成活,團場最西部的防風基幹林就是‘團場的命脈’。”石福松一邊修剪樹枝一邊告訴記者。

2019年,團場林管站改制後,要將1800多畝防護林承包給個人管護,石福松捨不得自己親手栽種、呵護成長起來的這一大片林帶,便主動要求承包。2020年,他還牽頭成立了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管護的林帶已增加到4000多畝。

“生活在沙漠邊緣,我深知守護樹木就是守護綠色,守護綠色就是守護希望。”石福松説,“這些樹都是我看著從小樹苗長大的,我對它們有很深的感情。”

在防風基幹林東邊的棗園裏,一抹抹棗紅點綴在綠色海洋中,一眼望不到邊。

在打造防風基幹林的同時,團場幹部職工經過積極探索,在耐乾旱、抗風沙的樹種之中,選擇了兼具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紅棗樹作為主栽品種。剛種紅棗樹的前幾年,紅棗産量不高,一度影響了職工的積極性,後來,防風基幹林長起來了,紅棗産量也隨之提高。

二二四團二連職工劉福春對於這段歷史記憶猶新。他告訴記者:“2004年,我剛來的時候,這裡一棵棗樹都沒有,風沙大得能把人吃嘍,我們就不斷想辦法‘沙裏淘金’。”

一棵棵紅棗樹在精心呵護下一天天長大。看著成長近19年的紅棗樹,劉福春説:“團場職工對紅棗樹很親,它們給我們的回報很多,生活環境更美了,我們的日子也更加富足。”

如今,處在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的二二四團變成了一個“大果園”,擁有挂果紅棗園15.5萬畝,出産的“和田玉棗”享譽疆內外。

記者走進二二四團八連職工李一平的紅棗園,她正在直播銷售紅棗:“我們團場的紅棗樹長在沙漠裏,結的紅棗不僅個頭大,而且口感好,保證你吃了之後還想吃。”

像李一平這樣,二二四團通過網路直播銷售紅棗等農産品的連隊職工有300多人。2022年,該團紅棗産值突破15億元,電商銷售以紅棗為主的農産品37萬單,銷售額近1億元。

家園綠了,職工富了。二二四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王海嬋感慨萬千:“截至2022年底,團場條田林網化率達100%,5萬多畝防風固沙林守護著連片的紅棗園,職工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幸福。”

秋陽下,微風輕柔地拂過臉頰,帶來一絲絲清涼,也帶來了林間的芬芳,仿佛在傳達著豐收的喜悅和生活的美好。

來源:兵團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十四師二二四團:厚植“綠色”,繪就幸福生活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