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人”直播帶貨 打造棗園新“豐”景
在十四師二二四團,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敢於跳入“農門”,勇於網上“沖浪”,將鄉村振興的電商快車開到田間地頭、連隊棗園。他們讓手機變成“新農具”,直播帶貨成了“新農活兒”,自己變身直播帶貨“新農人”,和田玉棗實現了從“不愁賣”到“賣得好”的升級轉變。“90後”姑娘潘巧玲就是其中的一員。
十四師二二四團紅棗挂滿枝頭。
“直播間的朋友們,我手中的是來自十四師二二四團的和田玉棗,脆甜皮薄,喜歡的點擊右下角購物車領取福利……”走進十四師二二四團初心棗園,個大飽滿的和田玉棗陸續成熟。在這裡我們見到了潘巧玲。如今,直播賣棗,已融入了潘巧玲的日常生活。
潘巧玲在紅棗地裏直播。
今年28歲的潘巧玲,十幾歲就跟著父母來到二二四團五連種植和田玉棗,從小潘巧玲就深知父母一年勞累操持棗園的不易。
“早些年,棗農大都依靠市場銷售一條渠道,只能被動等待客商收購。客商不固定,收購價就不穩定。”潘巧玲回憶道。
潘巧玲在紅棗地裏查看紅棗生長情況。
如今,潘巧玲和公公兩人,一個是有多年種棗經驗的“老把式”,一個是直播帶貨的“新農人”,一家人的日子因為和田玉棗變得越來越紅火,而這一切要從7年前説起。
2016年,返鄉大學生潘巧玲正好趕上電商興起時期。一次偶然的機會,潘巧玲在手機上看到了直播帶貨,這種新穎的銷售形式一下就吸引了她,便萌生了自己當主播線上銷售自家和田玉棗的想法。
潘巧玲在紅棗地裏直播介紹紅棗。
萬事開頭難,運營初期,潘巧玲就遇到了不少難題,沒有直面過鏡頭,溝通技巧不嫺熟,直播間銷量慘澹。面對這些難題,潘巧玲並沒有放棄,她沉下心來想辦法,積極參加二二四團組織的各類電商培訓、參觀,通過走出去,吸收先進的做法和經驗。
“每天晚上就會去看博主的直播間,學習他們的講話邏輯,觀察他們的直播狀態,用視頻記錄自家紅棗的生長過程,讓更多的人看到我們家的棗園。”潘巧玲説。
潘巧玲在紅棗地裏拍攝短視頻。
通過潘巧玲的不斷摸索,如今她的視頻賬號全網已經擁有70萬粉絲。每年潘巧玲通過電商直播銷售的紅棗有100多噸,自己家的紅棗賣完了,她還會高價收購團場其他職工的紅棗,幫助銷售。
只有産品品質夠硬,才能贏來好口碑。潘巧玲深知這一點,對每一個訂單都嚴把品質關。
潘巧玲在自家院子裏打包紅棗。
“一般情況下,産品發貨前我們會進行至少三次的人工挑選,將次品挑出,反覆確認紅棗品質。”潘巧玲介紹,正是因為紅棗品質過關,現在的客戶群體也越來越大,現在紅棗已銷往全國各地。
潘巧玲通過直播將紅棗銷往全國各地。
實際上,潘巧玲只是十四師二二四團最早一批網際網路銷售紅棗“新農人”的一個縮影。在電商直播發展的機遇下,二二四團越來越多的連隊職工成了直播達人。
潘巧玲與父母開心地看軟體後臺的留言。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二二四團有300多名職工通過網路銷售紅棗,每年通過電商銷售的紅棗就超過1億元。在他們眼中,手機、電腦成了“新農具”,直播帶貨成了“新農活兒”,“數據和流量”成了“新農資”,高標準棗園成了“新農田”,農民華麗變身“新農人”,帶動著職工群眾在網際網路新業態下實現了就業、增收、致富的目標和願望。
從田間地頭到抖音、快手,直播帶貨“新農人”的故事還在繼續……胡楊網 唐媛媛、郭雪偉 通訊員陳歡
來源:胡楊網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新農人”直播帶貨 打造棗園新“豐”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