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水守藝人 指掌舞絕活
用杖頭木偶戲演繹精彩生活
永登縣苦水鎮民俗、民間文化自古興盛。苦水杖頭木偶戲歷史悠久,表演形式獨特,自明初隨山西、陜西移民遷徙而傳入。2006年,苦水木偶被蘭州市政府列為市級保護名錄。如今,當地表演者們在致力於文化保護的同時,也展現了新時代農村“守藝人”的新風貌。
家住苦水鎮寺灘村的李慧,學習表演杖頭木偶戲已有十餘年,最開始跟著甘肅省木偶劇團的師傅學習,到後來在當地也小有名氣,並且成立了自己的團隊——永登玫香秦聲藝術團,時不時也會外出表演。
“我沒有工作,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農村婦女,”李慧這樣介紹自己。在採訪中,她手裏一直抱著最喜歡的一個木偶,時不時為木偶整理衣物,喜愛之情溢於言表。“我給自己都捨不得買衣服,但我舍得給它們買,有時候也會自己動手做。我們團隊都是同村的老人,平時各忙各的,閒暇時就聚在一起排練”她説。“像我們這輩人大多都喜歡秦腔,以前條件有限,現在時代不同了,只要你喜歡就可以有很多途徑去學習,我們也趕上了好時代。”
板胡手王玉庭今年77歲,是苦水鎮中心小學的退休教師,十幾歲開始學習板胡,後來跟著老藝人王佔省學習杖頭木偶戲。現在,他不僅會演木偶戲更是團隊裏的樂手擔當。他説:“原來當老師沒時間,退休後空了下來,就一門心思撲在唱秦腔上,家裏人也非常支援”。
“表演杖頭木偶戲剛開始是因為感興趣,再後來我把一個個木偶當做自己的孩子,花心思打扮它們,帶它們走出去,希望用我的力量能夠‘延長’它們的生命”李慧説。木偶在她手中如同擁有生命,或喜或怒,或跑或跳,輾轉間一段表演已經完成。“表演者要將自己的感情傳遞給木偶,才能達到人偶合一的效果”。
這個小團隊,有退休大夫、老師、農村大叔,大家都想在農村的這一片天地闖出另一番景象。“這條道路上,我們並不孤獨,獲得了很多的支援,文化下鄉惠民演出、非遺示範學校教學,都有我們的身影。”
“非遺要從孩子抓起。”在農村生活了半輩子的李慧深知農村文化發展的痛點及文化傳承所面臨的困境。2022年6月,永登縣苦水鎮中心小學被設為非物質文化遺産進校園傳承示範學校,每週三都會安排非遺教學走進課堂,李慧也會來到學校教孩子們唱秦腔、演杖頭木偶戲。李慧説:“最欣慰的是,有很多孩子喜歡並願意去學,他們中有的人很有天分,這讓我看到了杖頭木偶戲的未來和希望。”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安周霜 費勇瑋
來源:蘭州晚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苦水守藝人 指掌舞絕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