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來到進博會 想把青銅器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作為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青銅器不僅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資訊,更是人類藝術與工藝的瑰寶。然而,這些珍貴的文物並非人人都能親眼欣賞。在第六屆進博會上,來自寶雞的趙凱希望通過自己帶來的複製品把青銅器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走進第六屆進博會陜西國家級步行街展區內,能看到一排特殊的展品——何尊、逨盉、西周大克鼎、鏤空虎紋銅鉞……“你可以上手摸一摸”,趙凱提醒,“這些都是我們的青銅器複製品。”
何尊1963年出土于寶雞市賈村鎮,考古人員在其內底發現刻有12行共122字的銘文。這段銘文記載了周成王營建洛邑,建造陪都的重要歷史事件。銘文中出現了“宅茲中國”四個字,這是“中國”兩個字第一次被發現。
塑型、刻紋、翻模、澆鑄、做舊……趙凱告訴記者,青銅器複製品的製作並非易事。其過程需要嚴格遵循原器的形制、紋飾和工藝,不僅製作者需要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技藝功底,還需要對原器進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不同的是,以前工匠們手工拓模,我們現在運用3D掃描、3D列印技術製作原始模具,為實現規模化生産奠定基礎。”
從趙凱有記憶起,他的爺爺就一直在和青銅器打交道。此後,歷經父親,再到自己,一家小小的青銅器仿製品作坊一步步發展壯大。如今,趙凱所負責的公司不僅為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中國文字博物館、中國航海博物館、中國園林博物館等20多家文博單位複製展品,還為西北工業大學等10多家高校複製教學標本。“我們的産品除了在北京、上海、安徽、甘肅等多地銷售外,多個平臺也開設了網店,並出口到日本和南韓。”
青銅器複製品的熱銷,不僅為歷史文化愛好者提供了身臨其境的體驗機會,更為中國文化的傳播和推廣開闢了新的道路。每一件青銅器複製品,都是對歷史的一次生動再現,讓人們能更直觀地感受到中國古代文化的魅力。
這也是趙凱第二次來到進博會的原因,“希望讓這個國際化平臺成為連接過去和現在、東方和西方的橋梁。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文化的獨特性和魅力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和認可。”本報記者 石喻涵
來源:三秦都市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再次來到進博會 想把青銅器的故事講給世界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