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濱州創新打造呂劇傳承發展新模式
呂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也是山東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劇種。山東濱州是呂劇起源地,全市擁有4家呂劇專業院團、百餘家莊戶劇團,呂劇專業從業者200余人,戲迷、票友數不勝數。濱州市立足起源地優勢,創新開展“唱響呂劇”工程,走出了一條從探索到成熟的地方劇種保護傳承發展之路。
向下紮根:盤活呂劇文化基層“生命力”
“但凡有生命力的劇種,都生長在民間、活躍在民間、變革在民間。”被譽為“百姓藝術”的呂劇必須要紮根基層、植根群眾。濱州市致力於莊戶劇團專業化和基層票友素質化建設,為呂劇在基層“生根”培植“土壤”。
“政府搭臺讓咱唱戲”,莊戶劇團迎來發展春天。濱州市呂劇莊戶劇團超過150家,活躍在基層一線,成為推廣呂劇文化的重要力量。同時,濱州市以專業呂劇院團為主力,建立起市、縣兩級協同發力的“結對指導”機制,起到普及、示範、提升作用。3年來,累計開展定向輔導400余次,通過開展“全市莊戶劇團展演”等活動,為他們提供切磋技藝、共同提高的平臺與機會,莊戶劇團的整體水準有了質的提升。此外,濱州市通過競聘上崗的選拔模式,篩選部分莊戶劇團參與到“送戲下鄉”工程中來,並根據演出實效,給予適當補貼,解決莊戶劇團營收不足和送戲力量薄弱的雙重難題,進一步壯大了呂劇人才隊伍。
“讓咱戲迷更懂呂劇”,業餘票友有了專業指導。濱州是有名的“戲窩子”,呂劇在濱州大地積累了眾多呂劇愛好者。自“唱響呂劇”工程實施以來,濱州市組織全市呂劇專業院團對呂劇愛好者進行公益培訓,年均開展培訓活動300余次,培訓人數5000余人次,每年舉辦“濱州呂劇票友大賽”,構建起專業骨幹和呂劇愛好者常態化互動的培養機制。正是得益於專業培訓和舞臺搭建的雙向發力,基層群眾中涌現了越來越多的呂劇“專家”和“草根藝術家”。同時,濱州市還堅持“從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著力培養呂劇“小戲迷”。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與教育主管部門有效銜接,全市91所鄉鎮中心小學實現“呂劇進校園”演出全覆蓋,常態化開展呂劇課堂教學,在全省率先構建起呂劇傳承發展的校園主陣地。
向上生長:提升舞臺藝術專業“生産力”
精品劇目創作是推動戲曲人才成長、院團良性發展、劇種賡續傳承的關鍵支撐,也是衡量地方劇種藝術價值和藝術水準的硬指標。濱州市堅持經典傳統劇目復排與現代新創劇目打造並重,守住“常青劇”,打造“看家戲”。
“經典復排”讓傳統劇目有了更多觀眾緣。始建於1951年的濱州市呂劇院是呂劇發源地延續下來的專業文藝院團,被稱為呂劇界的“一面旗幟”。多年來,劇院將傳統劇目排演作為首要任務,積累了包括《墻頭記》《姊妹易嫁》《小姑賢》《逼婚記》《雙借親》《屠夫狀元》《胡林搶親》等在內的30余部演員常演常新、戲迷常看常新的“常青劇目”,成為劇團培養人才、鍛鍊隊伍、凝聚觀眾的重要抓手。
濱州市依託“唱響呂劇”工程,制定了呂劇傳承發展規劃,每年復排不少於1部大型傳統劇目或3個摺子戲,現已復排了《淚灑相思地》《龍鳳面》等近10部經典傳統劇目。其中,《小姑賢》等劇在淄博開展“濱州呂劇演出季”專場演出,收穫了大量呂劇“鐵粉”;《李二嫂改嫁》依託保利院線參加山東東北區域優秀劇目展演,在瀋陽、大連、威海、煙臺等地開展商業演出,成為地方劇種走向全國的有益探索。今年8月,用呂劇獨特藝術手法打造的呂劇版《程嬰救孤》完成首演,成為濱州呂劇的又一保留劇目。
“好戲連臺”,重大題材創作弘揚時代主旋律。濱州市聚焦少數民族題材文藝創作,以濱州代表人物和典型事例為原型,先後創排的大型呂劇《梨花雨》《楊廣和》《蘭桂飄香》,代表山東參加第三、四、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斬獲“兩金一銀”;作為渤海革命老區中心區,濱州圍繞渤海革命老區抗日戰爭史實創排的大型紅色題材呂劇《烈烈渤海紅》,入選山東省舞臺藝術重點選題創作項目,今年10月,該劇在濟南巡演,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磊觀看後表示:“主題鮮明、主線突出、人物鮮活、情節緊湊,是一部能夠打動人、鼓舞人、教育人的好戲好劇。”除此之外,講述“一馬三司令”紅色故事的大型呂劇《馬耀南》在央視戲曲頻道播出30余次,並獲山東省泰山文藝獎;大型抗疫題材呂劇《連心鎖》代表山東參加“十四五”魯青文化交流活動。一部部呂劇大戲成為濱州勇攀藝術高峰的體現,展現出濱州呂劇傳承發展、再續輝煌的奮鬥史。
向外延伸:激發國家非遺品牌“傳播力”
呂劇是濱州市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在抓好劇目創作、觀眾培養的同時,濱州市通過呂劇文化的活化展示與活態傳承相結合,在品牌打造與宣傳推廣上下功夫,將地方劇種推向全國。
起源地建起博物館,讓呂劇文化看得見。為深入挖掘呂劇起源史和百餘年來的發展歷程,全面展示呂劇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蘊,濱州市建設(中國)呂劇博物館,打造實物展陳、劇場演藝、沉浸體驗、拜師傳習等多功能兼具的呂劇文化傳承展示綜合體,成為規模大、收錄全的呂劇文化專題博物館。同時,在呂劇發源地濱州市呂藝鎮劉官莊村投資800萬元建設呂劇起源展覽館,打造呂劇的集中展示地,進一步擦亮“中國呂劇藝術之鄉”名片。今年,濱州市還著手開展“呂劇數字基因庫”建設,推動呂劇文化傳承保護邁進數字化階段。
搭建呂劇展演交流舞臺,讓地方劇種成為齊魯品牌。去年11月,濱州市政府聯合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舉辦全省呂劇優秀劇目展演,來自山東省呂劇院、濟南市呂劇院、煙臺市呂劇團等全省7家呂劇院團齊聚呂劇發源地“回家展演”,《大河開淩》《生命日記》《民心安處是吾鄉》等10部大戲全面展示山東呂劇藝術創作的豐碩成果。濱州市還發揮“起源地”優勢,連續舉辦11屆中國濱州博興小戲藝術節,自舉辦以來,共有20多個省區市的50余個劇種、400多個劇目在濱州進行評比演出,參與群眾達150萬人次,在弘揚地方戲曲、振興小戲藝術的同時,把濱州呂劇品牌推廣至全國各地。(王濛濛)
來源:中國旅遊報 責任編輯:劉松
(原標題:山東濱州創新打造呂劇傳承發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