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遊

景邁山行 茶香萬里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位於雲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西元10世紀以來,布朗族、傣族先民先後遷徙至景邁山定居,並在這裡發現和認識野生茶樹,利用森林生態系統,探索出“林下茶”種植技術,逐步形成萬畝古茶林。千百年來,人們圍繞古茶林,對山區土地集約利用併合理佈局,創造出林茶共生、人地和諧的獨特文化景觀。

今年9月,在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得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四十五屆世界遺産大會通過決議,將中國“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産名錄》,中國世界遺産數量增至57項。作為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産項目,景邁山吸引眾多遊客前來參觀,領略這座“世界茶文化歷史自然博物館”之美。

遠看是森林,近看是茶林

景邁山的古茶林並不像一般臺地茶田那樣規整分明。遠遠望去,只見群山翠綠,不見茶田壟畦,只有置身於古茶園中,才能一窺其中奧秘。

走進景邁山上的大平掌古茶林,高大的榕樹、樟樹下,古茶樹漸次生長,再往下還有豐富的石斛、松蘿等附生寄生植物。鬱鬱蔥蔥的古茶林裏,孕育著眾多珍稀動植物。

雲南大葉茶樹耐蔭、喜溫、喜濕,景邁山的先民在馴化野生茶樹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其生長習性,利用當地的森林生態環境,用林間開墾和林下種植方式栽種茶樹、養護茶林。從此在茫茫林海中,大葉茶樹悄然生長,逐漸形成獨特的林茶共生景觀,延續千年並保存至今。

立體的草本群落結構,不僅能在不同高度層巧妙分配光照和養分,更使各種植物的芬芳相互交融,沁入茶葉。優質的景邁古茶有濃郁的山野之氣,其獨特的蘭花蜜香受到不少茶客的喜愛。細膩、順滑、回甘持久的茶湯,是大自然的饋贈。

“這裡的森林結構十分完整。”西南林業大學古茶樹專家藍增全介紹,利用森林生態系統提供養分並防止病蟲害,不施肥、不用農藥,有利於造就高品質的有機茶葉。“當絕大多數茶園採取臺地化、規模化、農場化的‘種植園模式’時,這種傳統茶園種植模式顯得更加珍貴。”藍增全説。

茶與生活密不可分

在景邁山上,有個不成文的古茶採摘規定:只追春秋,不問冬夏。

景邁山一般有春、夏、秋三個採摘期,每年農曆2月—4月是春茶採摘期,農曆8月—9月則是秋茶的豐收季。“為了保證茶樹充分積累養分,夏茶通常都不再採摘。”茶農仙貢説。

剛剛過去的秋茶採摘季,村民們收穫頗豐。據仙貢介紹,這裡的村民世代採茶,有些古茶樹高達數米,需要搭梯爬樹進行採摘。每逢採茶季,在古茶林中都能看到身著民族服飾的布朗族、傣族村民忙碌的身影。他們身形靈活,在林中穿梭,小心採摘葉片,避免古茶樹受到傷害。

茶林深處是古老村寨。“葉怎麼落寨子就怎麼起,樹根怎麼長路便怎麼走。”今年已經80歲的蘇國文住在景邁山上的芒景村中,村子四週綠意盈盈,生態優美。為了有效處理人與森林、茶林的關係,合理利用珍貴的土地資源,景邁山世居民族探索建成了獨特的村寨格局:水源地在山頂,古茶林和村落在山地中部,週邊防護林防止病蟲害傳播,耕地則在水源充足、海拔較低的河谷地帶,避免耕種過程中對古茶林的干擾。

“茶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蘇國文説,現在只要身體條件允許,他每年都要和家人一起採茶制茶。用竹筒裝盛製作的茶葉、用木頭做挎包、村落屋頂上用古茶樹的“一芽兩葉”作裝飾圖案……取法自然、人茶共生的傳統文化早已融入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茶旅融合助增收

景邁山上流傳著這樣一道祖訓:“留下金銀財寶終有用完之時,留下牛馬牲畜也終有死亡之時,唯有留下這茶園和茶樹給你們,方可讓子孫後代有吃有穿。”多年來,合理利用森林、保護茶林、延續村寨文化,是當地政府和村民的共識。

“不得使用化肥農藥”“嚴禁毀滅性採摘”……村民們自發的保護行動被寫進村規民約,當地政府也不斷完善法規,先後修訂出臺《普洱市古茶樹資源保護條例》《雲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景邁山保護條例實施辦法》等20多部針對古茶林保護的規章制度,將古茶樹保護工作落到實處。

為了保護景邁山“山共林、林生茶、茶繞村”的景觀結構,保持人與自然良性互動,景邁山各個村落的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曾“讓道”于古茶林,後來政府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在保留原有風貌的基礎上對民居進行修葺,將公路修成彈石路面,村民的居住環境大幅提升。如今行走在景邁山,古茶樹枝繁葉茂,傳統民居風貌依舊,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

為了讓景邁山古茶林煥發新的活力,近年來,當地政府幫助茶農成立或加入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並通過電商平臺進行茶葉銷售,不少村民還將自家採茶制茶的照片發佈在社交媒體上,吸引人們前來買茶和觀光。仙貢介紹,她在景邁山上開了一家農家樂,接待茶商和遊客,廣受歡迎。

如今,隨著景邁山申遺成功,這座曾經“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寶藏越來越被世人所關注與喜愛。“在山上保護好古茶林文化景觀,山下發展文旅産業,才能讓保護和發展兩不誤。”普洱市景邁山古茶林保護管理局局長、瀾滄縣委副書記張丕生介紹,瀾滄縣按照“山上做減法、山下做加法”的部署要求,打造“茶林恬靜有序、城市熱鬧沸騰”兩個場景,推動瀾滄全域旅遊發展。據初步統計,今年中秋國慶假期,瀾滄縣共接待遊客23.4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10億元。

“遊客真是太多了,我家的民宿根本不夠住。”芒景村翁基村民小組的村民岩保説,他利用自家住房開起了可供30余人住宿、100余人就餐的農家樂,一到節假日,農家樂幾乎天天爆滿。岩保還帶著遊客到村寨附近的森林裏感受自然風光,景邁山的美景受到不少遊客的好評。

來自武漢的遊客余琴説:“這裡是一個性價比很高的旅遊勝地,不僅風景美、空氣好,當地人也非常熱情,住宿、吃飯、購物等價格實惠,以後我還會再到景邁山來。”(記者 李茂穎 張馳)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 絲路中國

(原標題:景邁山行 茶香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