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産如何“C位出道”
一根網線,連接城鄉。近年來,電商銷售、直播帶貨已不是新鮮事。尤其是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現代農業全産業鏈活力滿滿,直播、短視頻等傳播方式更是“飛入尋常百姓家”,廣大農村涌現出一大批短視頻博主、農民主播。他們把越來越多的土特産搬進了直播間,不僅暢通了從田間到餐桌的網路通道,也解開了土特産的“C位出道”密碼。
“土味”十足
山貨“觸網出村”賣得好
隨手拍的一條短視頻,讓43歲的農民陳國學成了擁有60多萬粉絲的“村播”大咖。更讓他沒想到的是,村裏不起眼的山貨借助“一根網線”竟然賣到了全國各地。
秋日的秦嶺,層林盡染。11月1日,當陽光越過山頭照進嵐皋縣四季鎮竹園村時,村民陳國學已經在自家院子裏架起直播架,調好鏡頭,開始直播了。
“嵐皋魔芋為啥好?今天我就給大夥兒介紹一下……”沒有美顏,沒有濾鏡,陳國學操著陜南口音一齣現在直播間,就引來了粉絲們的點讚。看著螢幕上的留言,他吆喝得更賣力了。
短短兩個小時的直播,魔芋、臘肉、木耳等嵐皋土特産輪番登場,直播間人氣火爆,下單量達500多單。
“我們這兒最不缺的就是山貨,加上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風土人情,賣點多著呢。”自打走紅網路後,直播賣貨就成了陳國學每天少不了的“農活”。
手機變農具,直播成産業。擱以前,陳國學想都不敢想。因為行動不便,陳國學很少走出大山。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把家人挖魔芋、熏臘肉的場景拍成視頻發到抖音上,沒想到竟收穫了一撥粉絲。 這之後,他每天都在抖音上發“土味”視頻,粉絲量噌噌往上漲。特別是他第一次直播賣貨時,貨品連結一挂出來就被搶購一空。這讓陳國學的幹勁更大了。
“賣産品更要賣文化。”從每天和粉絲的互動中,陳國學摸索出了門道,“山貨不光是原汁原味的産品,也是一種鄉土文化。”
賣産品、賣故事、賣文化……手握流量“密碼”,陳國學打造出高山馬鈴薯、手工魔芋豆腐、美味臘肉等多個爆款産品。直播間的産品銷量越來越高,最多時5分鐘就賣了1000多單。陳國學不僅讓自家日子紅火了,還幫助其他村民把山貨賣出了村。
這兩年,陳國學還把鄉村生活、田園美景“搬進”直播間,並開了一家土特産實體店,實現線上線下聯動銷售。去年,僅線上銷售就創收100多萬元。
“土味”直播改變的不只是陳國學的生活。這幾年,嵐皋縣打造創業示範街、電商直播基地,電商産業蒸蒸日上。2022年,全縣線上銷售額2.6億元,網路交易額6.1億元。
科技助力
産品綠色優質是亮點
種得好才能賣得好。“土味”直播帶火了土特産,也促進了全産業鏈升級。
在咸陽市禮泉縣煙霞鎮袁家村陜西欣農興現代農業産業園裏,葡萄、石榴、蘋果挂滿枝頭,水肥一體化、無人機噴藥設備及自動監測系統一應俱全,滿滿的科技范兒盡收眼底。
這兩天,園區200多畝葡萄陸續上市,工人們在果園裏採摘、裝箱、運輸。
“我們園區是‘數字果園’,在大數據精準指導下,果子的産量和品質都上去了。”園區電商運營者張翠最近從早忙到晚,直播帶貨、製作視頻、配送發貨……每一個環節都不敢馬虎。
在張翠看來,直播帶貨打破了農産品銷售的時空限制。消費者借助手機下單購買,無法直接看到産品,品質成了他們最關心的事。為了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園區全程實行規範化、標準化管理,並在發貨時給每一箱産品都貼上溯源碼。
“我們是産地直髮,所有産品都帶著‘戶口本’。消費者只要掃碼,就能看到所購産品的産地環境、管理流程等資訊。” 張翠告訴記者,園區種植特色瓜果蔬菜和新品種農作物6000多畝,産品除了自家線上銷售外,還供應縣內各大電商平臺和直播間。
與此同時,園區的現代范兒也吸引了當地很多農民主播進園直播,又“圈”了一撥粉。前段時間,園區和當地“網紅”合作在蘋果園直播賣蘋果。高標準的生産場景、明晃晃的“戶口本”往鏡頭前一擺,大家的購買慾望就跟著上漲,秒售1000余單。
“品質要過關,服務也要跟上。”對於農産品“觸網出村”,園區負責人聶輝説,“線上看不到産品,消費者難免對品質打問號。在提高産品品質的同時,我們通過直播、短視頻把産地生態、人文風情、技術運用原原本本地呈現出來,不斷增強消費者的體驗感和認可度。”
漫步在園區,現代化、數字化氣息撲面而來。一條集示範種植、倉儲物流、精品包裝、研學培訓、電商運營等業態于一體的全産業鏈,不僅種出了好産品,還種出了“好風景”。前來打卡的遊客、博主絡繹不絕。
渠道暢通
物流高效便捷是保障
10月31日,在銅川市耀州區錦陽路街道南村陜西豐碩振農供應鏈有限公司新建的農産品前置倉裏,十多條生産線快速運轉,工人們將農産品分類、打包後再貼上配送資訊。配送車輛停在車間外,準備第一時間送貨到府。
這是銅川市最大的農産品前置倉。該倉通過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社區團購的模式,架起一條從田間到餐桌的直供通道,日常配送農産品3000多種。訂單一個接一個,配送種類多、體量大,每天大夥都忙得熱火朝天。
在這裡上班的南村村民邵雲咪説:“這份工作離家近,上班很方便,每天只工作5個小時,工資還不低,再忙我都樂意。”邵雲咪很珍惜這份工作,每一樣農産品到了她的手裏,都被拾掇得整整齊齊。
用邵雲咪的話説,這些農産品是農戶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賣得好不好,決定著農戶的收入。“客戶花錢消費,都想買到新鮮的好貨。咱把産品打理得妥妥噹噹,訂單一到就能發貨。客戶滿意了,我們的訂單就會更多。”邵雲咪手腳利索,幹起活來一點都不含糊。
作為土特産出村的最後場所,農産品前置倉一頭連著農戶,一頭連著市場,能直接從農戶手中集採農産品,並及時按訂單分類包裝,快速把農産品送上雲端。
不久前,前置倉又與“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大型電商平臺達成合作,利用四通八達的網路渠道,推動工業品下鄉、農産品進城。
“前置倉就像一個轉机站,農産品、工業品都得擱這兒進行分類、打包、配送。同時它也有自己的線上渠道,可以深入到田間地頭,更好地推動特色農産品上行。”前置倉運營後,南村黨支部書記張廣孝輕鬆了不少,“不光周邊的農産品不愁賣了,還帶動70多人就業。”
線上下單、線下配送、快速便捷……前置倉把小農戶和大市場連起來,在確保供應的同時,直接到府服務,給種植戶和消費者打了一針“強心劑”。
從長在田間無人知,到走出鄉村天下聞,供應鏈正與電商、直播帶貨緊密融合,讓一個個鄉味十足的土特産走出了現代感、時尚范兒。(記者 黃敏)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劉松
(原標題:土特産如何“C位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