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文商旅融合 擦亮歷史建築金名片
要堅持文商旅融合發展的思路,在延續歷史氣韻的同時,用新方法、新手段講好歷史文化故事,加大歷史文化遺産開放力度,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更好服務公眾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日在蘇州召開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現場會。會議提出,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要在“真保護”上下功夫,堅持保護第一、應保盡保,把資源普查、規劃編制、修復修繕工作幹實在,堅決防止大拆大建、拆真建假。
建築遺産由歷史城區、歷史街區、歷史建築、構築物及城鎮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載體等共同構成,基本涵蓋了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傳統村落的範圍,是國家民族認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資源和物質載體。
歷史建築作為歷史遺存,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産。然而,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許多城市在開發建設過程中,大拆大建、拆真建假、拆舊建新、拆小建大,城市逐漸失去個性,導致“建設性破壞”,歷史建築保護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歷史建築是中國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見證和物質載體。從巍巍長城到蘇州園林,從三坊七巷到傳統村落,各類文物和文化遺産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歷史資訊和文化基因,承載著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成為民族歷史不可替代的見證與象徵。系統保護、利用、傳承好各類歷史建築,對於延續歷史文脈、推動文化和旅遊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曆史中創造的燦爛文化,是我們生生不息的根和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力度,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古建築、老街區,一個個獨一無二的文化坐標,傳承著城市的氣度和底蘊,講述著歷史風塵中的滄桑往事。
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屬於我們也屬於子孫後代,任何個人和單位都不能為了謀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壞全社會和後代的利益。
保護好歷史建築寶貴遺産,弘揚民族文化,延續歷史文脈,是我們的職責和義務。各級黨委、政府應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歷史建築,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建立分類科學、保護有力、管理有效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處理好傳統與現代、繼承與發展、建設與保護的關係,保護好歷史地段、周圍景觀、人文環境和物質文化遺産。
保護歷史建築,要堅持文商旅融合發展的思路,在延續歷史氣韻的同時,用新方法、新手段講好歷史文化故事,加大歷史文化遺産開放力度,使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優勢,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擦亮歷史建築這張金名片,更好服務公眾。
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韆鞦。加強歷史建築保護是國家重大戰略,事關中華文明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大局,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構建完善的保護機制,促進歷史建築保護傳承與城鄉建設相融合,實現歷史建築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協調共進。
來源:中國旅遊報 責任編輯:劉松
(原標題:堅持文商旅融合 擦亮歷史建築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