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青坪村:一片“感恩葉” 攜手促振興
金秋十月,走進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眼前連綿起伏的大山碧綠而幽深,充滿無限生機。在距離縣城20余公里的沙州鎮青坪村,一排排茶樹長得齊腰高,層層疊疊,匯成一道道綠浪,在山谷、山脊和山坳間涌動。沿著青坪村的硬化公路盤山而上,沿途風景迷人,民居古色古香。
“曾經的青坪村就是個‘清貧村’。”青坪村黨支部原書記焦元恩告訴記者,青坪村腳踩白龍湖,伸手摸雲端,跨界川陜甘,是典型的“雞鳴三省”之地,平均海拔900米,村民常年靠種玉米、栽馬鈴薯養家糊口,外出務工是村民主要的經濟來源。而今,青坪村面貌煥然一新,被列為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範村。
如何從“清貧村”變成示範村?焦元恩告訴記者,漫山遍野的茶葉,正是青坪村村民走上致富路的秘訣。
2018年,浙江省安吉縣黃杜村黨員幹部響應黨中央、國務院的扶貧號召,為青川送來載滿濃濃情誼的540萬株“白葉一號”茶苗。青坪村正是第一批“白葉一號”紮根的村子。一時間,黃杜人、冷藏車、白茶苗,成為青坪村裏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為了栽好“白葉一號”茶苗,提高成活率,安吉縣做到“兩捐兩包”——捐茶苗、捐幫扶資金,包技術指導、包鮮葉回收——安吉每月派出技術員現場指導,24小時全天候線上跟蹤指導,浙茶集團包銷全部鮮葉。
“縣上聯合成立了由浙江、青川6名專家構成的技術專家組,形成了縣級工作專班、技術團隊、鎮村工作隊、承包經營主體四方聯動抓管護的體系。”青川縣沙州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李青介紹,每到管護、採摘重要節點,專家組青川成員、浙江成員通過電話、微信保持溝通,聯合指導管護。
“白茶苗種下的第二年,特別愁人。我們這兒海拔高、天氣冷,茶苗長得慢,我著急得都上火了。”青坪村茶農強錫香説,“黃杜村旭飛茶場負責人楊學其知道後,立刻趕來青坪指導,和山上的鄉親們同吃同住半個月。哪曉得水土不服加過度勞累,他中耳炎發作,耳朵都聽不見了。可他犟得很,只休息了一週,又忙了一個月。”
終於,強錫香掌握了種植技術。她不再外出務工,回村當上了白茶管護員。
經過幾年摸索,青坪村民逐步找到了“造好地、改好土、開好溝、配好水、栽好苗”5項新建基地關鍵技術和“重改土、促開溝、強採摘、精修剪、勤施肥、控雜草、防病蟲”7項管護關鍵技術,探索出了在青川種好“白葉一號”茶苗的種植規程。
這兩年,“白葉一號”的種植和管護工作也越來越智慧,越來越高效。
2021年,青川縣、杭州市西湖區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150萬元,在青坪村“白葉一號”茶産業基地選取150畝白茶,開展數字化種植管護試點,打造“白葉一號”數字駕駛艙,連接基地22個攝像頭,通過攝像頭可清晰看到每個地塊茶苗的長勢。
“在人工智慧系統植入土壤水分、氮磷鉀含量、天氣預報等關鍵技術參數,系統通過監測預警結果,線上‘自動派單’給基地網格員和種植戶,茶農們不再需要懂得複雜的生産技術和操作流程,只需要按照推送的農事任務一步步操作就行了。”在村委會“青川茶智”監控室,青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永明點擊“白葉一號”數字駕駛艙,監測數據顯示,該系統24小時全天候監測著各地塊的溫度、濕度、空氣品質,匯集著各地塊的土壤墑情、微量元素數據及茶苗長勢情況,實現每包青川白茶“從田間到舌尖”的全過程監管。同時,連續3年品質檢測顯示,青川白茶的游離態氨基酸高達7.5%,是普通綠茶的2至3倍。
“2022年村裏又新栽植‘白葉一號’128畝,現有‘白葉一號’1354畝,加上傳統綠茶,全村茶園總面積達到4500多畝,成為遠近聞名的茶村。”王永明告訴記者,去年全村土地流轉收入37萬元,村民茶園務工收入120萬元,首次採制的“白葉一號”幹茶每斤賣到兩三千元。
隨著村裏的泥巴路變成水泥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民家裏“大件兒”開始多起來,除了冰箱、洗衣機,不少人還買了摩托車、小汽車,用上了5G手機……2022年,青坪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1.5萬元。
“真沒想到,跨越萬水千山,安吉白茶富了我們的腰包!”強錫香感嘆。
目前,青川縣共建成“白葉一號”標準化種植基地7075.5畝,産量達1.3萬多公斤,幹葉産值2000萬元以上。該縣將“青川白茶”管護提升確定為今年十件縣定民生實事項目之一。《青川縣2023年“白葉一號”茶園管護和茶葉加工技術方案》《青川縣2023年“白葉一號”茶園管護提升項目實施方案》已經出臺,全縣還將依託東西部協作幫扶資金抓好茶園精細化管護。(記者 周洪雙 通訊員 任小昌 鄢懷林)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 劉松
(原標題: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青坪村:一片“感恩葉” 攜手促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