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內蒙古多措並舉收好糧

“1439.4公斤!創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單産最高紀錄。”當測産專家按照農業農村部標準測出自家地塊最高畝産量時,劉大鵬頓時樂得合不攏嘴。

劉大鵬是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鎮南珠日河嘎查村民,今年種植了300余畝高産密植玉米,通過測産,平均産量達1236.6公斤,其中最高一塊玉米地産量達1439.4公斤。“最近幾年,在農牧局技術專家指導幫助下,高産密植技術越來越成熟,玉米畝均産量也大幅提升。”

今年通遼市推進玉米密植滴灌精準調控高産技術模式,全市建設玉米高産百畝田100個,千畝方125個,萬畝片30個,推廣面積238萬畝,預計畝均增産100公斤以上。

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了解到,今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通過紮實推進“建良田、育良種、推良技、配良機、實良制”等“五良”措施,建成545萬畝單産提升示範區,總結出11種作物27種單産提升模式,成效明顯。

“據農情調度,截至10月28日,我區糧食已收穫過1億畝,進度超九成。同時我們還組織各地開展主要糧油作物高産競賽活動,已有玉米、大豆等7個主要作物再創高産紀錄。”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種植業處副處長侯麗麗説。

眼下,呼倫貝爾市阿榮旗的稻田一片金黃。阿榮旗是國家高寒水稻種植標準化示範區,肥沃的黑土地以及阿倫河,為水稻種植提供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的‘冰香稻’種在冰泥中,收在秋霜後,顆粒飽滿、米味香醇。今年水稻長勢不錯,每畝能收1200斤左右。”阿榮旗新發鄉新發村黨支部書記金光錫説,這些年通過土地改良、品種優選等舉措,水稻産量和品質穩步提升。

連日來,在興安盟扎賚特旗努文木仁鄉冠鑫農牧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大田裏,大型收割機往來穿梭,大豆搶收工作正在加緊進行。“今年我們合作社種植了1300畝大豆,畝産量均在280公斤左右,按現價測算,每畝能賣到1200元到1500元。”扎賚特旗冠鑫農牧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許長河説。

“預計11月上旬能基本完成秋糧收穫工作。目前豐收在望,‘二十連豐’我們是有信心的。”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二級巡視員劉永明表示,下一步自治區農牧廳將積極跟進産銷對接,“産好糧”的同時讓農民“賣好糧”,並提早謀劃2024年穩糧擴豆和整建制單産提升示範園區建設等重點工作。(記者 陳力 余健)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 劉松

(原標題:內蒙古多措並舉收好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