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黑龍江奮力開創高品質發展新局面

松花江兩岸,沃野千里,遍地金黃,黑龍江再迎糧食豐收。近年來,黑龍江糧食年産量穩定在1500億斤以上,總産量、商品量、調出量三大指標居全國首位。

重型機床轟鳴,精密儀器運轉,創新活力迸發,老工業基地煥發新生機。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參與研發的“國和一號”核反應爐壓力容器全部自主化設計、國産化製造,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參與研製的全球單機容量最大功率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在白鶴灘水電站成功運作……科技創新引領黑龍江加速振興。

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強調,要牢牢把握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扭住推動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落實好黨中央關於推動東北全面振興的決策部署,揚長補短,把資源優勢、生態優勢、科研優勢、産業優勢、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建好建強國家重要商品糧生産基地、重型裝備生産製造基地、重要能源及原材料基地、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向北開放新高地,在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産業安全中積極履職盡責,在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中奮力開創黑龍江高品質發展新局面。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黑龍江廣大幹部群眾勠力同心、開拓進取,奮力開創高品質發展新局面。

科創集群激活發展新動能

伴隨作業時的聲響,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水壓機鍛造廠自主研發製造的國內第一台1.5萬噸自由鍛造水壓機開始工作,圓環形鍛件表面溫度高達1200多攝氏度……近70年來,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累計開發研製出421項新産品,填補475項國內工業産品技術空白。

黑龍江努力把振興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近5年,全省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5%,技術合同成交額年均增長28.5%。今年上半年,全省實現新增重大科技成果轉化278項,經濟收益約30.4億元。

今年6月,我國首顆平板式新體制低軌寬頻通信試驗衛星“龍江三號”成功發射。“龍江三號”由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哈爾濱工大衛星技術有限公司聯合研製,突破了再生式低軌星地高速通信、平板式衛星平臺等關鍵技術。

哈爾濱工大衛星技術有限公司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孵化的一家衛星生産製造企業,位於哈爾濱新區。這裡集聚起40余家航太衛星領域相關企業,帶動衛星産業鏈快速發展。“發揮科技創新的增量器作用,我們全力打造黑龍江省衛星産業集聚區。”哈爾濱新區黨工委委員邵鋼表示。

黑龍江經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已由2017年的929家增至目前的3605家。去年,航空航太、電子資訊製造、新材料等5個戰略性新興産業營收均實現兩位數增長。今年上半年,航空航太器及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24.2%。

創新賦能,傳統産業優勢不斷鞏固。

在哈爾濱新哈精密軸承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省數字化(智慧)示範車間”,智慧高速軸承生産線、自動調節電氣系統、數控機床等智慧化設備一應俱全。“新産品研發設計全部採用數字化工具,數字化率達到100%。”企業負責人張利説。

目前,黑龍江省累計認定省級數字化(智慧)示範車間和智慧工廠279個。作為老工業區的哈爾濱市香坊區,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2%。

現代農業培育競爭新優勢

金秋時節,富錦市53.1萬畝水稻陸續進入成熟收穫期。

富錦市長安鎮屬於典型的低窪鄉鎮,常年易澇。“今年大豐收,水稻畝産能夠達到1000斤。”長安鎮東北村村民劉春説,這得益於高標準農田建設,修好了“下水道”,旱能澆、澇能排。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黑龍江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超過1億畝,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穩定在98%以上。

豆莢飽滿,綏化市海倫市大豆迎來豐收季。

“做強‘種子晶片’,才能端牢‘中國飯碗’。”中國科學院海倫農業生態實驗站試驗田內,科研人員李艷華從事寒地黑土區大豆育種研究工作30餘年,培育出“東生”系列新品種17個,累計推廣5000萬畝,增産20億斤,增加效益40億元。

近年來,黑龍江大力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建成國家級寒地作物種質資源庫,啟動國家級大豆種子基地建設,國家制種大縣和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達到19個,建設專家育種基地16個。

在齊齊哈爾市依安縣,北緯四十七綠色有機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尚文輝説,公司去年鮮食玉米産出超10萬噸,産值約1.8億元。“今年,我們種植鮮食玉米超25萬畝,為農民提供就業崗位4500個,可帶動增收約6000萬元。”

小玉米做成大産業,折射出黑龍江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産業正加速發展。目前,全省規上農産品加工企業發展到2045家,農産品加工轉化率達65%,“黑土優品”省級優質農業品牌走向全國。

“大力推進農業高品質發展,全省著力培育壯大優質糧食、現代畜牧、森林食品、寒地果蔬、冷水漁業和特色農業等優勢産業,努力打造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地。”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李文德説。

綠色發展彰顯美麗新風貌

站在雙鴨山市寶清縣翡翠湖礦坑森林公園觀景臺俯瞰,橢圓形湖面像一顆藍色的寶石,鑲嵌在林海間。

“這裡曾是一座廢棄露天礦山。”寶清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趙振平介紹,縣裏推動實施礦山修復項目,通過危岩清理、土壤重建、植被恢復,還綠水青山本來面貌。

廢棄礦坑變身森林公園,成了集婚紗攝影基地、印象燈光秀、野外露營等功能于一體的新興郊野旅遊度假目的地。自去年10月對外營業以來,公園共接待遊客數萬人次,帶動旅遊收入1200萬元。

黑龍江省堅決築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近5年來累計營造林635.7萬畝。2022年,整治入江河湖排污口1.2萬個,全省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5.9%。

秋日的大興安嶺林海,層林盡染。大興安嶺地區加格達奇區加南村,村民李偉返鄉成立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5000余畝,建成省級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

“種植赤芍、防風等30多個品種,讓加南村成了遠近聞名的花海打卡地。”李偉有了推動藥旅融合的決心和信心,“合作社年用工量2萬人次以上,每人平均月收入4500余元;花海觀光遊帶動60戶村民銷售農副産品,每人平均年增收2萬元。”

加快發展綠色能源,打造“哈大齊”新能源産業帶;探索建立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大興安嶺生態産品價值試點成果轉化……擁有大森林、大草原、大濕地、大湖泊、大界江、大冰雪,黑龍江著力走好綠色發展之路,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記者 崔佳 祝大偉 劉夢丹)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 劉松

(原標題:黑龍江奮力開創高品質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