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數

數字技術賦能生態環境保護

進入21世紀,中國數字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與各行業加速融合,前沿的數字技術成為各行各業高速發展的“基底”。

同時,數字賦能成為各行各業爭相發力的關鍵點。對於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來説,數字技術在本領域的運用不僅實現了精準識別、及時追蹤新發生的生態環境問題,為科學保護、系統治理提供支撐,也推動了數字經濟與綠色經濟協同發展,為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提供新方法。

國家公園佔青海全省自然保護地總面積的75.85%,生態保護重任在肩,刻不容緩。各保護區面積較大,且多為無人和高海拔地區,完全依靠人力不僅管護效率低,也是對管護工作人員身心的考驗。通過數字賦能,能規避青海環境保護的弊端,最大限度發揮科技效用。為此,青海多渠道發力將現代數字技術與生態治理有效結合,提高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系統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的數字化水準,是目前的最優選擇。

暢通生態環境數據傳輸通道。青海生態保護工作牽扯部門較多,為此應實現生態環境部門與其他關聯主體的數據資源、政務服務、生態保護、環境治理等平台資源共用,形成基於數字資源、數字方法、數字媒介、數字技術的系統、高效、智慧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暢通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的生態環境數據傳輸通道,實現資訊採集流轉、整合分析、反饋處置的共建共治共用和互聯互通,切實增強生態環境數據智慧傳輸、智慧分析、靈敏反饋、智慧預測預警、智慧決策和智慧處置能力。

加強生態環境智慧感知體系建設。就全國而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均以生態環境風險防範預警為重點,形成“天空地海”一體化、智慧化的生態環境監測感知體系,青海亦如此。全省應推動數字“新基建”與生態環境治理融合發展,利用數字技術加強生態環境監測網、衛星遙感監測網建設,確保監測數據“真、準、全”。

推進污染防治的智慧化轉型。數字化産業的關鍵在於數據庫的高效運作,為此建設各類污染源數字化檔案庫,實現污染源管理“一源一檔”,圍繞“大數字”支撐“大保護”重點謀劃和完善大氣、水、固廢、土壤、環境應急、環境信訪、環境執法等綜合數字化管理體系,對青海環境污染防治至關重要。

數智之路任重而道遠,青海還將繼續加碼,繪就青海生態環境保護的數智新畫卷。(記者 羋嶠)

來源:青海日報  責任編輯: 劉松

(原標題:數字技術賦能生態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