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

榆林市榆陽區:“五聯共建”助力鄉村振興

“過去家裏農場養殖規模在300隻左右,今年通過村企共建平臺,和企業簽訂了羊子銷售訂單,羊子存欄一下子達到了800隻。”9月27日,榆林市榆陽區芹河鎮長海則村村民苗培俊説,今年他的科豐源家庭農場不但擴大了養殖規模,還流轉了合作社400畝土地用來種植優質玉米、苜蓿等,帶動就業20余人次。

今年以來,芹河鎮黨委多次協調對接,組織駐地8家企業與長海則村等5個村子成立村企共建聯合黨總支,並簽署共建契約。結對企業在村投資3900萬元,實施興村項目6個,帶動就業650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農村發展、産業興旺的根基與靈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鬚髮揮好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近年來,榆陽區通過村村聯建、村企共建、城鄉統建3種模式,因地制宜推進組織聯建、人才聯育、産業聯抓、服務聯動、治理聯合“五聯共建”,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澆灌果園、餵養牲口……巴拉素鎮三場村的宋培忠一大早就在自傢夥場裏忙活起來。

2021年7月,巴拉素鎮討討灘村、三場村和元大灘村3個村的聯合黨支部,開創了組織聯建、抱團發展工作新模式,打造了鄰村片區黨建組團型、片區化發展聯合體,構建了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發展新格局。聯合黨支部在位於3個村中心節點的討討灘村建起興農驛站。驛站設有夥場經濟資訊部,提供全鎮種植養殖大戶的基本資訊,一個電話就可以實現産購銷對接,方便群眾批發銷售。

榆陽區推進村村聯建,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子,在各鄉鎮遴選一批支部班子好、産業發展好、社會治理好的行政村作為中心村,採取“一帶一”“一帶多”方式,構建強村帶弱村黨建聯盟,攜手構建發展共同體。

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榆陽區創新黨建引領鄉村發展和治理的“三條路徑”。針對經濟“窮村”,組建聯合總社,推進集約化經營,構建利益聯結機制,促進産業增效、村民增收;針對治理“軟村”,推行“大碗茶”“夥場説事”“拴正人家”等接地氣、實用性強的治理模式,打造基層聯盟治理共同體;針對發展“弱村”,集中解決水電路訊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補齊公共服務短板,集中力量在不同區域有計劃、有側重地推進村村聯建。

地處毛烏素沙地南緣的岔河則鄉,發揮轄區農業龍頭企業資金技術優勢,創新建立“龍頭企業+聯合總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和“3+5”合作養殖管理模式,全鄉各村實現村村入股企業項目、戶戶拿到分紅收益。

榆陽區在推進村企共建中探索融合發展新舉措,借助“百企興百村”幫扶機制,利用村組內工礦企業、農業企業等資源,採取“一對一”“多對一”等方式,結對成立村企共建聯盟,簽署共建協議,確定年度重點任務,強化雙向服務,著力推進黨建融合、産業發展、勞務就業、産品銷售等,形成村企聯合、共促振興、合作共贏的良好格局。

今年,榆陽區公共就業創業服務中心黨支部還與色草灣村黨支部結成對子,為該村發放10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幫助其發展果蔬、育苗等溫室大棚100多個;組織9名黨員技能人才與種植大戶“結親”,送政策、傳技術、帶思路。

有了創業擔保貸款支援、黨員技術能人幫助、技術培訓賦能,色草灣村大棚裏新增了葡萄、藍莓等收益較高的水果,種植經濟作物更加多元化,預計比去年增收30萬元以上。

榆陽區委常委、區委組織部部長牛昊説:“通過一年多的探索實踐,榆陽區形成了機關單位、社會組織、企業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的新格局,有力推動産業發展、生態改善、鄉村建設、基層治理、文明創建等各項工作。2022年,榆陽區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業總産值位居榆林市第一。”(記者 鄭斐 通訊員 朱團員)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 劉松

(原標題:榆林市榆陽區:“五聯共建”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