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陜西打造高能級開放平臺

近日,位於陜西西安東北郊的西安國際港站汽笛長鳴,X8489次中歐班列裝載著165輛汽車一路向西,駛往數千公里外的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這是中歐班列長安號自2013年11月開行以來的第20000列,長安號累計開行總量約佔全國中歐班列的四分之一。10年來,中歐班列長安號的開行數據不斷刷新,角色從“追趕者”轉換為“跟跑者”,直至成為“領跑者”。

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共有3個片區,西安國際港務區片區便是其中之一。西安國際港務區自貿與港口管理局副局長徐小強介紹,通過搶抓共建“一帶一路”重大機遇,加快建設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中歐班列長安號實現了運作質效的“雙提升”,開行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標多年穩居全國前列。

“鑽井設備、機械設備、機電設備等越來越多‘中國製造’搭乘長安號走出國門,‘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的電氣設備、糧食、礦産、木材等特色産品也搭乘長安號進入中國。”徐小強認為,經過多年建設發展,西安國際港實現了“三個轉變”:一是實現從內陸普通貨運站點到世界一流內陸港的轉變;二是高水準構建現代物流體系,班列幹線基本覆蓋歐亞大陸全境,通道輻射範圍實現由“線”到“面”的轉變;三是高起點推動港産、港貿、港城融合發展,實現由物流運輸到産業集聚的轉變。

自由貿易試驗區備受關注,不只在於其為貿易往來的大平臺,更在於這是改革創新的“試驗田”。陜西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迎軍介紹,陜西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作用,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在經貿、人文等方面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開展一系列創新實踐,目前已有36項典型經驗在全國複製推廣。

其中,“中歐班列與跨境電商聯動發展模式”被商務部評為外貿新業態優秀實踐案例。西安通過開通電商專列、創新發運模式、優化配套服務等措施,充分發揮“跨境+自貿+綜保+進口貿易+口岸”等平臺優勢,有效支撐了開放型經濟高品質發展。

陜西省商務廳副廳長孫敬虎表示,為了加快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陜西深入開展特色化改革創新,建設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成立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絲路自貿”建設穩步推進。推動秦創原和自貿試驗區相互賦能,在全球設立22個離岸創新中心等平臺,“科創自貿”建設能級不斷提升。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加快建設,成立了種業等6個農業産業創新中心,“農業自貿”示範作用不斷強化。

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以建設首個服務於農業産業的綜合保稅區為目標,以生物醫藥、高端食品、農産品貿易等産業為主攻方向,持續做好延鏈補鏈強鏈工作,不斷提升自貿區産業發展的質效和綜合競爭力。

楊淩示範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劉仲山説,示範區將加快探索農業領域標準、規則等制度型開放,增強要素集聚和輻射能力,建設“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推動改革創新實現新突破,開放平臺釋放新動能,産業培育取得新成效,對外貿易邁上新臺階。

作為亞歐陸海貿易大通道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交會地,陜西已成為中國向西開放的重要樞紐。陜西省省長趙剛表示,要著力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聚焦推動區域內創新鏈、産業鏈、價值鏈協同升級。加速國內外物資流、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和資訊流集聚轉化,積極佈局發展現代産業,加快制度整合創新,全力打造更高能級的開放平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及自貿區高品質發展邁出更大步伐。(記者 楊開新)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劉松

(原標題:陜西打造高能級開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