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

“智慧牧歌”唱響振興曲

深秋的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上紅科鄉外的草場,牧草經過四個多月的生長,已遮蓋了泥土的色澤,近千頭牦牛在草場深處悠閒漫步,它們體形壯碩,姿態雍容,黑色的大氅上,看不到星點雜色,2800多公頃優質草場,讓這些牦牛擁有足夠的空間休養生息。

“鄉村振興的火車頭是産業,把原有資源科學利用,發揮出最大的經濟價值,這是鄉村振興産業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農牧水利和科技局副局長姜明輝所説的産業之一,便是今年達日縣剛完成二期建設投入使用的“智慧牧場”。

10月23日,夕陽西下,在草場吃飽的牦牛群在牧民班瑪多傑的驅趕下,向“智慧牧場”飼養區的入口處集結。牧場經理馬愛兵拽著一頭一歲多的牦牛,為它做著進“宿舍”前的稱重工作。“看來你又是光顧著玩,沒好好吃草唄。”馬愛兵的絮叨仿佛被小牛聽懂,倔強地擺弄著頭想從馬愛兵的懷裏掙脫。

在“智慧牧場”中,每頭牦牛都有自己的電子健康檔案,檔案不僅記錄著每頭牦牛的年齡、疫苗接種情況,以及食物的進食種類和有機標準,還通過牦牛體內的“數據膠囊”和脖頸上的電子項圈,細緻地記錄著每天的進食量和移動步數。

“通過這些數據參數,我們可以及時掌握它們的健康和生長狀況。”馬愛兵告訴記者,通過“智慧牧場”大數據分析,這裡養殖的牦牛按照生長情況、年齡段和公母,進行了分種群養殖,較牧民傳統的粗放型養殖而言,可以使每頭牦牛實現營養攝入均衡,避免了生長髮育參差不齊,減少了疾病發生和傳播。同時也為當地優良種牛的供應,優質牦牛肉的産出提供了科學的保障。

今年,“智慧牧場”通過數據分析,科學地篩選出了最優質的種牛,為400頭處在最佳繁殖期的母牛進行了人工授精,成功率達到了80%以上,遠遠超過了傳統粗放型養殖自然受孕的成功率。“按比例算明年將有320頭新生牛犢降生,這比牧民傳統養殖的産仔率高出了一半以上。”姜明輝介紹:“數據化的管理實現了科學養殖的産能最大化,繁殖率從傳統的三年一胎,變成了一年一胎;出欄從四到五年縮短到了三年時間。明年‘智慧牧場’首批牦牛將出欄,週而复始牧民們將持續從中獲得豐厚紅利。”

在夕陽余暉的照映下,這個實現了牦牛養殖從粗放型向高效集約型轉變,促使傳統養殖方式向生態養殖模式轉變的“智慧牧場”,顯得更加奪目。它讓傳統牧業區擁有了智慧養殖和加工,産品全數據顯示和智慧化的追溯的能力,使得優質牦牛肉資源,在一線城市市場上,具備了更強勁的競爭力,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了動力和活力。(記者 李興發)

來源:青海日報  責任編輯:劉松

(原標題:“智慧牧歌”唱響振興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