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搶抓新賽道 搭建新場景 塑造新動能
在四川成都龍潭工業機器人産業功能區,一台頭戴金屬面具的機器人正雙臂流暢地展示各種動作,它身上的每個關節都可以360度旋轉。“這款協作機器人也叫‘蜘蛛手’,不僅能用於分揀、搬運、裝配等多種協作場景,還能泡咖啡、調製雞尾酒。”成都卡諾普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諾普”)副總經理鄧世海説。
日前,科技日報記者隨“高品質發展調研行”四川主題採訪團深入成都,探訪這裡搶抓新賽道、搭建新場景、塑造新動能的發展路徑。
延伸上下游 聚集産業“生態圈”
焊接,被稱為“工業裁縫”,使用焊接機器人進行相關工作,不僅效率高且能最大限度保護人類健康。
“控制器是工業機器人的大腦。我們從自主研發控制器開始,力求實現國産化,把工業機器人的價格‘打’下來。”鄧世海告訴記者,在發展中,企業走出了一條從單一零部件研製到控制系統、感測器研發,再到整機製造的技術路線。
2015年,卡諾普成為國內工業機器人控制器“隱形冠軍”。2018年該企業發佈首款自主生産焊接機器人。目前,卡諾普已推出8款焊接機器人。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工業園區要高品質發展,我們的思路是實現高端産業集聚。”龍潭工業機器人産業功能區管委會主任張明德認為,作為成都市66個市級産業功能區之一,龍潭工業機器人産業功能區已聚集起人工智慧産業關聯企業70余家,數字通信産業關聯企業近300家,工業網際網路關聯企業近50家,入駐企業達到2600家。
為培育更多“卡諾普”,龍潭工業機器人産業功能區圍繞鏈主企業需求,搭建上、中、下游的産業鏈和生態圈,2022年,專門引進一家檢測機構為機器人産業服務。
“以前,我們要把機器人樣機拉到上海做資格檢測,引進這家檢測機構後,在園區內就可以完成檢測。”鄧世海向記者介紹,從上游的系統測試、零件生産,到下游的二次開發、應用場景設計等,園區裏與卡諾普配套的企業、平臺已有10余家。
發力新賽道 形成新質生産力
“通過多學科醫工結合,我們開發了基於腦電生物標記物技術的孤獨症輔助診斷系統、腦影像分析技術的精準神經干預系統等。”在成都市錦江軟體園內,前沿類腦人工智慧創新中心負責人馮睿告訴記者,通過加速推動“腦健康+人工智慧”成果轉化,相關技術已服務於600余名孤獨症兒童。
2021年獲批建設的成都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特色孵化試驗區)錦江軟體園,是成都市主城區的核心片區,已經佈局白鷺灣科技生態園、錦江數智産業港等9個産業園,發展以人工智慧創新應用為主的現代産業體系。
“這幾天,我們正對園區內錦江大道、錦陽大道構成的‘中’字形示範道路及高速路進行智慧化、數字化改造。未來,這裡將打造全國首個涵蓋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鄉村公路的無人駕駛、汽車試駕、研發測試全路況示範區。”成都市錦江區住建和交通局黨委書記于軒説。
2020年12月,成都獲批“第二批次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慧網聯汽車協同發展先行試點”,錦江軟體園恰處於試點區內。目前,國區建設的國家級汽車智慧網聯研究院,正聯合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的創新團隊,圍繞智慧駕駛系統、智慧交通平臺等,開展智慧網聯、智慧交通和應用場景全鏈條創新。“按計劃,今年我們將引進車路協同産業鏈上下游企業50家以上,初步形成智慧交通、智慧網聯産業集群格局。”成都市錦江區新經濟和科技局副局長張其川表示。
“雖然才成立一年半,但我們已取得實用發明專利1項、軟體著作權23項。”落戶園區的四川凝思軟體有限公司總經理文林寧介紹,公司將在這裡組建研發中心、銷售中心、工程中心和數據中心,構建企業北京、成都“雙中心”佈局。
“以軟體研發為産業形態,引育未來科技産業。”成都市錦江區委常委、白鷺灣新經濟總部功能區黨工委書記楊世映説,未來3—5年,錦江軟體園將累計建成1000萬平方米高品質産業空間,預計到2025年,園區總産值將超過2000億元。(陳科 記者 林莉君 劉垠 都芃)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劉松
(原標題:四川成都:搶抓新賽道 搭建新場景 塑造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