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井子灌區: 重度鹽鹼地快速脫鹽 水稻增産兩成
10月13日一大早,在位於沙井子灌區的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2團二十四連,職工楊玉春騎著三輪電動車來到該連南片區,在自家農田附近的一片水稻試驗田停下。他想知道,測産專家對這片試驗田測産後,暗管排鹽+種稻洗鹽的土壤改良方法到底有多厲害。
在楊玉春的腳下,泛著鹽鹼的田間小路如同鋪了一層白霜,踩下去硬邦邦的。這裡的土壤情況他再熟悉不過了:鹽鹼量高,板結嚴重,種啥都沒個好收成。有的地塊連苗子都長不成,乾脆撂荒了。讓他沒想到的是,今年,暗管排鹽綜合技術在這裡實施後,試種的水稻長勢很好。沉甸甸的稻穗彎下來,稻穀清香撲面而來。
10時30分左右,測産專家和2團一些幹部職工的車輛陸續到來。在進入試驗田的項目公示牌前,項目負責人、新疆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與農業節水研究所所長徐萬里介紹,這裡是塔裏木盆地西北緣農田暗管排鹽與灌排協同調控示範區,由新疆農墾科學院負責建設,核心示範區面積1000畝,是新疆農業科學院牽頭主持的“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疆綠洲節水抑鹽灌排協同産能提升技術模式與應用”項目的四個核心示範區之一。
記者了解到,位於阿克蘇市西南約70公里的沙井子灌區,曾是鹽鹼化較重的原始沙漠,上世紀五十年代,老一代軍墾人開鑿勝利渠,引來阿克蘇河水墾荒造田,使荒涼的戈壁變為蔥郁的綠洲。兵團的屯墾史就是治理鹽鹼地的歷史,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沙井子墾區大部分鹽鹼地得到有效治理,但還有一部分鹽鹼地成了難啃的硬骨頭。比如2團的30萬畝耕地中,80%存在板結層,當土壤板結嚴重到一定程度時,不管是灌溉水還是洗鹽水,都無法下滲,鹽鹼難以排出。
“實施這個項目有三個作用,一是在埋設暗管時打破了板結層,二是埋設的暗管可將鹽鹼水快速排出農田,三是用種植水稻的方式來灌溉洗鹽,這樣比直接種稻洗鹽縮短大半時間,能實現快速脫鹽、徹底脫鹽。”徐萬里説。
當日,在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農業農村局的組織下,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土壤肥料工作站、新疆農墾科學院、塔裏木大學及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等單位組成的測産專家組,根據試驗田埋設暗管的不同深度和密度,以及在沒有埋設暗管的對照區稻田裏,選取了15個點位進行測産。
按照農業農村部《全國糧食高産創建測産驗收辦法(試行)》進行理論測産,結果報告顯示:經專家組多點取樣測産,暗管排鹽綜合技術處理區11號地水稻産量721.7公斤/畝,對照區水稻産量600.4公斤/畝。産量比對照區增加121.3公斤/畝,增産20.1%。
“我們在觀摩及測産中,發現水稻平均每一穴分蘗都在十五六穗。在土壤平均含鹽量為14.2克/公斤的重度鹽鹼地裏有這樣的喜人成果,確實值得把經驗推廣下去,讓更多重度鹽鹼地顯現生機、産生效益。”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向東説。(記者 張治立)
來源:新疆日報 責任編輯:劉松
(原標題:沙井子灌區: 重度鹽鹼地快速脫鹽 水稻增産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