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

且看“頭雁”塞上飛

“要想把産業發展壯大,就必須轉變觀念、依靠科技。我引進這些新品種羊,都是專家建議的。”10月19日,面對前來“取經”的村民,榆林市榆陽區耀國家庭農場負責人思耀國深有感觸地説,“參加這次‘頭雁’培訓,我不僅學到了現代種養技術,還交了不少專家朋友。”

今年48歲的思耀國是榆林市榆陽區補浪河鄉魏家峁人。他打過工、做過買賣,有了積蓄後,回家鄉創辦了耀國家庭農場。他還成立了思路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周邊群眾搞社會化服務,被評為“陜西省首批職業農民領軍人才”。2022年,思耀國參加榆陽區首批鄉村産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後,比以前更忙碌了,帶動更多農民發家致富已成為他的另一個追求。

“雁飛千里靠頭雁,羊群走路靠頭羊。”如今,在榆陽區鄉村振興舞臺上,“頭雁”正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帶領群眾增收致富,不斷描繪“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畫卷。

校地合作

“頭雁”本領持續提升

10月17日上午,榆陽區芹河鎮紀小灘村的沙蓋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門前車水馬龍,一輛輛滿載洋姜的農用車不時駛來。

過磅付款,交易順暢。看到菜農滿意的笑容,沙蓋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紅春心裏美滋滋的。“‘頭雁’培訓班的老師強調,發展産業要形成規模才能做大做強。‘頭雁’要發揮引領作用,帶動更多群眾一起致富。”張紅春説,“公司成立以來,業務量逐年增長,今年已收購沙蓋20萬公斤、甘藍6.5萬公斤、蘿蔔5萬公斤、洋姜8萬公斤,還準備再收購7萬多公斤大白菜。目前,已帶動周邊500多戶群眾實現增收。”

2022年3月,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啟動實施鄉村産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後,榆陽區及時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簽約,創新開展“三段式”培訓,全力打造鄉村産業振興帶頭人“頭雁方陣”。

榆陽區緊緊圍繞鄉村産業振興,遴選出47名幹得好、有潛力、能帶動的産業發展帶頭人,確定為“頭雁”項目培育對象。

為了讓“頭雁”培訓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榆陽區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團隊,經過實地調研,共同研究制定了榆陽區鄉村産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培訓方案,將培育“頭雁”列為全區人才培養重點工作。

榆陽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李琦介紹,根據前幾年培訓經驗,結合當地實際,榆陽區“頭雁”培訓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頭雁”學員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接受培訓,明確使命和責任,“診斷”自己在産業發展和帶動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第二階段,“頭雁”學員返崗實踐、線上學習,在産業導師和專業導師“雙導師”的指導下,從産業發展和帶動能力兩方面得到提升;第三階段,“頭雁”學員再回到學校接受線下培訓,並完成答辯,在專業導師指導下完善産業發展規劃。

“‘理論教學+返崗實踐+成果答辯’遞進式培訓,有效破解了學用脫節問題。”李琦説,“學員將培訓所學所悟用於實踐,‘雙導師’團隊跟蹤指導服務,最終形成實踐成果、産生實際效益,最大限度保證學員學有所用。”

經過近一年的學習實踐,榆陽區首批47名“頭雁”學員完成全部培訓項目。他們帶著滿滿的收穫,奔赴鄉村振興主戰場。

“參加‘頭雁’培訓,讓我大開眼界。特別是在經營管理方面,導師為我解決了很多難題。”張紅春説,“我準備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學院深度合作,進一步延長産業鏈,開發出更多的沙蓋美食,帶動更多人就業。”

據了解,榆陽區培育“頭雁”項目效應逐步顯現,“頭雁”帶動能力不斷增強。首批47名參加培訓的“頭雁”按照産業發展帶動計劃,直接帶動了100多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0多家初加工企業、2000多戶農戶共同發展,形成“頭雁”振翅、“雁陣”齊飛的良好局面。

聯農帶農

“頭雁”帶領群眾增收

“大哥,快起床了!鄰村的幾個朋友要來你的羊場學習養殖湖羊的技術。”10月19日天剛亮,思耀國就被朋友打來的電話叫醒。

“這是特克賽爾種公羊,那是東佛裏生種公羊……”思耀國指著羊圈裏活蹦亂跳的種羊,向前來“討教”的養殖戶介紹,“這都是近兩年流行的新品種,我將它們買回來育種,就是想培育基因更好的羊。”

思耀國是當地有名的養羊能手,參加榆陽區鄉村産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首批培訓班時,還被選為班長。參加完培訓後,他發展産業的勁頭更足了。

思耀國今年去寧夏考察時發現,當地不少群眾養殖東佛裏生羊。在導師的建議下,他引進了100隻種羊。“由東佛裏生羊和湖羊雜交的羊産肉量高、脂肪少。”思耀國説,“我打算把羊羔培育成功後,將其提供給周邊農民,帶動群眾發展養殖。”

針對有些農戶擔心有養殖風險或無能力購買種羊的情況,思耀國推行“借羊還羊”模式幫助農民發展養羊産業,讓農民養殖無風險,達到“借雞下蛋”的效果。這一利益聯結機制,帶動了更多農戶加入湖羊養殖的行列。目前,周邊村已有17家經營主體養羊,累計養殖規模1萬隻以上。

思耀國不僅養羊在當地小有名氣,還是種田的“好把式”。自參加培訓班後,他聯農助農的意識更強了。去年,他投資100多萬元購買了馬鈴薯種植全程機械,除了耕作自己流轉的土地外,還為周邊農戶小地塊耕、種、收提供託管服務。

“以前,自己打藥可是件苦差事,整天在田裏風吹日曬,效率還低。收馬鈴薯更麻煩,周邊的農機手都不願意來,嫌我這二三十畝地少,不划算。自從思路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給我提供從耕種、除草、打藥到收穫的全程機械化服務後,我再也不用為種地發愁了。”補浪河鄉那泥灘村村民賀春苗説。

為了當好産業發展帶頭人,思耀國不斷推廣糧食種植全程機械化服務,為5個鄉鎮1100多戶農戶提供“耕、種、管、收、銷”一條龍服務,農業託管服務面積達3.5萬畝。他還把自家的冷庫免費提供給當地群眾放置新鮮的農産品。

如今,在榆陽區,像思耀國這樣的“頭雁”越來越多。他們帶領當地群眾將優質的養殖品種、現代化的機械、先進的種植技術、智慧化的管理方式運用到農業生産中,為榆陽區優化主導産業佈局,構建玉米及飼草、馬鈴薯、林果、大漠蔬菜,羊子和肉牛,特色優勢産業“4+2+X”現代農業産業體系貢獻力量。

盤活資源

“頭雁”帶動共同富裕

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榆陽區青雲鎮鄭家川村的“棲心川上”民宿集群遊客爆滿。

“棲心川上”每個院落都保留了黃土地的民居特色:依山而建的陜北窯洞、高高懸挂的大紅燈籠。在這裡,色香味俱全的陜北小吃、高亢豪放的陜北説書、詩情畫意的陜北民歌,無不展現著陜北文化的魅力。

早在2021年,鄭家川村就啟動實施鄉村民宿建設。該村依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將村內廢棄的舊窯洞以每孔400元至500元的價格流轉給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通過“村集體+農戶+經營戶”的模式,按照“傳承陜北風俗、留住老家記憶、體驗田園生活、實現農旅康養度假”思路,全力打造體驗型民宿。

“我們通過盤活閒置的資源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發展庭院經濟,實現集體經濟快速發展。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00萬元。”鄭家川村黨支部書記鄭志雄説,“目前,村上已經打造出35個院落300余孔窯洞,新增就業崗位300多個,讓村民在家門口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和致富門路。”

如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村民共同富裕,一直是鄭志雄思考的問題。作為全區首批參加“頭雁”培訓的學員,鄭志雄有著不一樣的收穫。

“參加‘頭雁’培訓,不光是學到了實用知識、開闊了眼界,還交到了一幫專家朋友。産業發展上有啥不懂的,一個電話過去,專家就給解答了。”鄭志雄説,在專家的建議下,村上發展種植、文旅、物流産業的方向和思路更加明確了。依託城鄉接合部的區位優勢,村內啟動建設淘寶建材市場。淘寶建材市場預計2025年投用,屆時,可新增600多個就業崗位,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經濟收益1000余萬元。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共同富裕,已成為“頭雁”的共識。合作入股、生産託管、技術指導、産銷對接……“頭雁”正在成為榆陽區鄉村産業振興的“火車頭”。

“在2022年首次培育‘頭雁’的基礎上,榆陽區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今年起,每年將培育60名‘頭雁’,5年內培育300名‘頭雁’,帶動全區1000多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雁陣’。”李琦表示。(記者 肖倩文)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劉松

(原標題:且看“頭雁”塞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