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寧夏:高端肉牛養殖“牽”出數字化産業鏈

“不足月的牛娃子能活嗎?”10月19日,寧夏吳忠市同心縣豫海鎮黃石村村民鎖國禮牽出的一頭提前出生的小和牛,引發了鄉親們的疑問。

鎖國禮很淡定:“這是通過凍精技術繁育的高端肉牛。有科技支援,我全程都不用擔心。”他的牛圈裏裝著人工智慧攝像頭,每頭和牛都有一個數字耳標,每個耳標號都跟著一個檔案,科技感滿滿。

在寧夏,隨著數字化在産業全鏈條的應用推廣,肉牛標準化生産技術規程和高效養殖模式等相繼構建,科技成果轉化進一步加速,為鄉村全面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和牛身上有“科技密碼”

鎖國禮家的這頭小牛,具有典型的國産和牛特徵。別看它渾身黝黑,出身可不簡單,妥妥“科技密碼”加持。

作為農業數字化踐行者,京東科技擁有自研的生物資産數字化平臺,寧夏民悅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寧夏民悅”)長期深耕農業産業,建有強大的市場服務網路。雙方一拍即合,共同探索出適合寧夏養牛産業發展的數字化模式。

“我們引入了龍頭企業龍江元盛和牛産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江元盛”),為農戶提供高端肉牛養殖技術綜合服務。”京東科技農業産業部總經理魏春告訴記者。

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生物資産數字化平臺建立了與實體肉牛相對應的“數字孿生牛”,能實現對肉牛的有效抵押與存證,為金融機構提供詳實可信的貸款依據。

利用物聯網和區塊鏈技術,平臺給每頭肉牛都配了耳標,實現了購置入欄、持續在養和出欄銷售全流程不間斷監控。平臺還能分析耳標捕獲的肉牛活體數據,及時發現潛在風險,輔助金融機構進行風險管控。

龍江元盛為母牛提供和牛凍精,寧夏民悅為農戶提供養殖技術培訓、肉牛到府巡檢等綜合服務。當這些牛犢飼養180天且體重達到200公斤以上標準時,龍江元盛就按高於市場行情20%的價格回購。

正是基於京東科技線上應用和寧夏民悅線下優勢,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寧夏分行為鎖國禮首期提供了30萬元的項目貸款,資金將用於購入適配母牛進行和牛繁育。

從生産到回購,該模式形成了一個閉環,確保農戶們能夠穩穩鎖定未來的收益。

“對我而言,這個模式收入相對穩定,我完全沒有後顧之憂了。”鎖國禮面露喜色,原來養殖一頭和牛犢牛,他預計可增加約6000元收益。數據顯示,2022年寧夏農村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為16430元。

用鎖國禮的話説,“牛被盤活了”。于他而言,無論養10頭牛還是20頭牛,投入的人力成本是一樣的,通過金融杠桿的放大,養殖收益可以倍增。

“數字+”助力鄉村振興

鎖國禮是首批受益於這一合作的農戶,而在銀川市靈武市白土崗鄉寧夏晨牧源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的牛圈裏,每頭母牛旁邊都有一頭黑黝黝的小和牛。公司負責人黎明説:“政策好、科技強,大家飼養和牛發家致富的信心很足。”

這是寧夏肉牛産業依靠科技創新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通過育種聯合攻關、核心技術研發、創新載體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寧夏肉牛産業逐漸“牛氣沖天”。截至今年6月底,全區肉牛飼養量達到198.4萬頭,同比增長8.6%;牛肉産量7.2萬噸,同比增長15.6%;實現産值50.5億元,佔牧業總産值的28.6%。

扎紮實實提高效率、穩穩噹噹增加收益。隨著數字化賦能逐步被新一代養殖從業者所接受,寧夏肉牛産業邁上新的“快車道”。

特別是整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區內優勢創新力量後,寧夏支援中衛市海原縣建設西海固高端肉牛産業發展研究院,創建了集肉牛良種繁育、健康養殖、高效育肥、活牛供港、屠宰加工、産品銷售和社會化服務於一體的全産業鏈開發新模式,讓和牛等高端産品“飛入尋常百姓家”。

預計2023年全年,自治區肉牛飼養量將達到230萬頭,牛肉産量13萬噸以上,屠宰加工比例達到23%,精深加工比例達到8%以上,實現全産業鏈産值470億元。

“我們也要清晰地看到,當前養殖業智慧化程度低、經營粗放、效率低下,牛肉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水準不高等問題仍然突出。”寧夏科技廳農村科技處處長徐小濤坦言。

未來,如何深耕肉牛産業數字化建設,不斷加強技術層面推動和基礎産品研發,讓數字賦能産業更進一步,科技管理部門進行了深思。

寧夏計劃建立肉牛數字化育種平臺,研發智慧牧場管理系統及肉牛疫病監測預警系統和遠端診療平臺,創建智慧養殖App互動式平臺和服務模式,研製小型牧場糞污凈化與資源化利用裝備,創建肉牛養殖、加工數字孿生平臺。

“希望科技手段可以更好地助力寧夏鄉村全面振興,實現高品質發展。”魏春説。(記者 王迎霞  通訊員 荀曉赟 )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劉松

(原標題:寧夏:高端肉牛養殖“牽”出數字化産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