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生態經濟齊頭進 青山金山兩相宜
金秋十月,漢江漢中城區段兩岸的天漢濕地公園內碧流如鏡,盛開的蘆葦花隨風搖曳,如浪花翻滾。
7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漢中考察,對文物保護、發揮博物館作用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保護、濕地資源保護、生態公園建設等方面提出要求,就發展壯大特色産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努力建設生態城市等方面提出殷切希望。
漢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漢中考察時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綠色迴圈·漢風古韻”戰略定位,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努力建設環境優美、綠色低碳、宜居宜遊的生態城市。
擔當使命守好一泓清水
來自漢中的“北漂青年”皇甫熹在日記裏這樣表達思鄉之情:“在北京的日子有苦有甜。累了,我就擰開水龍頭,從嘩嘩的水流聲裏收穫一份來自家鄉的惦念。我從秦嶺深處走來,水也一樣。”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施後,京津等地的每10杯水裏,有7杯來自陜西。
當漢江幹流穿過漢中城區時,天漢濕地公園化身“生態衛士”。天漢濕地公園東起漢江橋閘,西至沙沿溝口,建成面積7.5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約6.33平方公里,集漢江度汛、生態修復、休閒觀光于一體。據天漢濕地公園技術組組長王陽介紹,漢江漢中城區段設置了雨污分流系統,生産生活污水進入城市污水管網,雨水形成的地面徑流經濕地公園綠地系統凈化過濾,再排入漢江。
護一江清水,絕非朝夕之功。近年來,漢中市嚴格實施退耕還林、工業限制等水源涵養措施,實施“5+1”治水建設幸福河湖三年行動,搭建市縣兩級河長制智慧管理平臺,建成37個沿漢江重點鎮污水處理設施,同時推進河湖長制與全域旅遊、文化建設等工作深度融合。
漢江漢中段出境水質常年穩定在國家Ⅱ類。未來,漢中將持續推進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系統治理,常態化開展河湖“清四亂”,加快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探索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
10月19日,陽光明媚。留壩縣留侯鎮營盤村的多家民宿內,眾多遊客愜意地品茶、散步,欣賞美麗的山水風光。
“在家門口就能吃上‘生態飯’,走上小康路!”
“環境越來越美,日子越過越好,有奔頭,我們更願意留下來。”
……
談談過去,聊聊現在,當地村民言語中滿是幸福感。
留壩縣利用秦嶺生態資源稟賦,打造了“棧道漁村”“味道秦嶺”“道班·宿”等一大批高端特色民宿,推動綠色經濟高品質發展。
近年來,漢中市加快推動産業生態化和生態産業化,大力實施綠色製造示範工程,積極開展綠色製造示範創建活動,引導企業綠色轉型、低碳發展。同時,漢中市大力發展有機農業、品牌農業、設施農業、智慧農業、觀光農業,下好創、聯、融、轉、引“五字棋”,走穩鄉村振興共富路。
2021年以來,漢中累計建成199個農産品生産基地,243個産品通過無公害認證,47戶企業78個産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76戶企業230個産品通過有機認證,24個農産品獲得地理標誌認證。
“綠色存量”變“經濟增量”
在洋縣,以“朱鹮”牌為代表的有機産品琳瑯滿目,有機木耳、黑米等走俏市場、遠銷海外,洋縣朱鹮生態有機産品區域品牌價值達到70.57億元。
以洋縣有機産業為代表,近年來,漢中加快培育壯大綠色工業,推動節能降碳、綠色轉型,深化綠色製造,加快發展特色産業。漢中市大力打造茶葉、中藥材、食用菌三大“全省單項冠軍産業”,發展壯大林下經濟和稻漁綜合種養産業,同時推動農旅、文旅融合發展,提升宜居宜遊品質,建設更多“幸福園”。
保護生態就是留住發展後勁。漢中將繼續拓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路徑,積極爭創國家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進一步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加快構建具有漢中特色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推進城市生態建設改造升級,建設高顏值的綠色都市、産業之城。(記者 穆騁 楊露雅)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劉松
(原標題:漢中:生態經濟齊頭進 青山金山兩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