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智慧農技助力內蒙古河套農民迎豐收

秋收時節,記者在地處黃河“幾字彎”的內蒙古河套地區走訪發現,當地農戶利用水肥一體化、淺埋滴灌等技術實現智慧化種植、標準化管理、機械化收穫,促進農業生産便捷高效、提質增産。

在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八一鄉農豐村的田野中,農機手駕駛收割機收穫玉米,收割、摘棒、剝皮等工序一氣呵成,一根根顆粒飽滿、色澤金黃的玉米棒滾落進車廂。農豐村黨支部副書記王洪霞説:“過去,我們都是人工掰玉米棒,比較費時費力。現在,我們全村4600多畝玉米實現從種到收的全程機械化作業,用十來天的時間就能收割完,秋收效率提高了好幾倍。”

記者在八一鄉走訪發現,全鄉3萬多畝玉米都能實現機械化收穫,並完成玉米秸稈粉碎還田工作。八一鄉黨委書記張帥説:“我們實現智慧化種植、標準化管理,平均畝産達到930公斤以上,讓高標準農田變成高産田、高效田。”

在臨河區城關鎮蓿亥村,耕牛換成“鐵牛”,農機安裝了攝像頭,農戶利用收割機輕鬆收穫玉米。村民趙文艷説:“以前看天種地,現在看屏種地。我們農田全部進行了高標準改造,播種、收割都實現精準作業,畝均增産5%以上。”

記者在城關鎮萬畝高效節水智慧農業示範園了解到,這裡已實現播種、灌溉、施肥、管理、收穫等農業生産的全流程機械化和數字化管理,無人駕駛智慧一體化播種機、無人機植保、智慧灌溉等“黑科技”齊上陣,讓十幾個人就能管理上萬畝耕地。城關鎮黨委書記孟良説:“智慧農機地裏跑,無人植保機天上飛,我們把一項項新技術、一台臺新設備運用到農業生産中,助力農民增産增收。”

據介紹,臨河區是全國産糧大縣,由於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環境無污染等原因,種植的玉米具有澱粉含量高等優點。今年,臨河區全面推廣密植、水肥一體化等技術,配套應用水肥調控、地力培肥等技術,推廣使用高效智慧農機裝備,促進農業發展智慧化。臨河區農牧局副局長苗三明説:“我們推廣應用現代農業技術,引導農民智慧種田,在減輕勞動強度的同時提高種植效益,進一步提高農戶生産積極性。”

擁有河套灌區的巴彥淖爾市地處北緯40度農作物“黃金種植帶”,被譽為“塞外糧倉”。近年來,巴彥淖爾市推廣應用水肥一體化等現代農業技術,實現小麥、玉米等主要農作物從種到收的高效化種植、標準化管理,促進農民增産增收。

據巴彥淖爾市農牧局副局長王星介紹,他們依託物聯網、智慧農業等現代化技術,推廣使用智慧收割機等現代化農業設備,不斷提升農業科技貢獻率,促進種植業綠色高質高效發展。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劉松

(原標題:智慧農技助力內蒙古河套農民迎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