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重慶:林下靈芝朵朵開 撐起山區“致富傘”

金秋十月,在重慶市涪陵區大順鎮的靈芝林下種植示範基地裏,200畝林下生態靈芝大獲豐收,村民們在綿綿秋雨前搶抓時機,采收靈芝和孢子粉,等待下一步深加工。

從野生靈芝的發現地到規模化種植地,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林下生態種植黃連、靈芝等中藥材産業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範”支援下,名貴中藥材靈芝有了專屬的林下“棲息地”,這也為山區農戶致富增收撐起了“致富傘”。

科技支撐,山區林下生“金”

在大順鎮茂密的馬尾松林裏,林下是成片的小拱棚(孢子粉臨時收納系統)和井然有序的智慧彌霧噴灌系統。掀起拱棚一角,裏面是一株株長勢喜人的靈芝,“孢子粉”厚厚沉積,芝香四溢。

“孢子粉是從成熟靈芝的子實體中噴射出來的種子,是靈芝的精華。破壁後靈芝孢子粉市場價格高,收穫的靈芝也是珍貴的藥材。”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研究員、課題骨幹肖波介紹,靈芝被譽為“仙草”,為我國傳統名貴中藥,也是我國目前研究和開發較多的中藥品種。

“野生靈芝生長于山林間,不過現在野生靈芝在市場上一株難求,採用林下倣野生栽培方式,能最大程度還原野生靈芝的生長環境。”重慶天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夏閎繽説,該公司在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靈芝研發團隊指導下,開展靈芝等中藥材林下種植全産業鏈研發,今年投入資金600余萬元,靈芝林下種植面積突破200畝。

“野生靈芝主要生長于朽木或樹樁上,生長髮育過程對溫度、濕度和光照有較高要求。”課題負責人、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研究員胡開治介紹,該所在靈芝品種選育、病蟲害綠色防控、林地調控等中藥材林下種植技術方面有著多年研究基礎,今年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支援下,針對靈芝生長不同階段對環境要求的複雜性,課題組進行林下靈芝倣野生生態栽培研究,形成了完整的靈芝林下生態種植技術體系。

針對適宜林下種植的靈芝優良品種缺乏、自然環境下土壤與空氣濕度不可控、病蟲害頻發等突出問題,團隊綜合農藝性狀、産量性狀、品質性狀,選育出優良品種,實現菌種更新,系統開展光照、濕度等生態因子對靈芝産量、品質的影響研究,指導林相改造,採用智慧物聯網資訊技術,搭建起智慧彌霧噴灌系統,實現對靈芝生長水分需求的適時調控,闡明菌蠅、菇蚊、谷蛾等主要害蟲的生長習性及發育規律,綜合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和理化誘控等方式,實現靈芝蟲害綠色高效防控。

發展共贏,靈芝開出“致富花”

“今年,200畝基地就收穫了近20噸靈芝幹品,近10噸孢子粉!”夏閎繽算了一筆賬,雖然林下種植的方式比一般大棚種植方式的成本高,但因為倣野生的方式,靈芝的各項品質指標均高於大棚種植産品,在市場上能賣出更好的價錢,孢子粉甚至能賣到2萬多元一公斤。他們已經計劃在大順鎮建設生産線,對靈芝和孢子粉進行深加工,進一步延伸和拓展産業鏈,提高産品附加值。

大順鎮黨委書記陳德明介紹,大順鎮是涪陵著名的中藥材之鄉,這裡生態優勢突出,水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在72%以上。近年來他們積極探索“政府+國企+社會資本+村集體+農戶”共贏發展模式,先後引進太極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天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大力發展林下倣野生生態種植靈芝、黃精、石斛、仙茅等中藥材。今年林下中藥材産值將達到2億元,越來越多的群眾端起“綠飯碗”,吃上“生態飯”。以重慶天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種植基地為例,高峰時每天務工人員達上百人,和基地種植工作相關的農戶,每年戶均增收1.8萬元。

“現在在家工作比外面打工賺得多,還能照顧家。”52歲的陳雲是大順鎮新興村人,以前在外務工給火鍋館炒底料,現在在中藥材基地做管理,一年收入達六七萬元。他説,這些年,外出務工的同鄉們紛紛返鄉,選擇就近務工。

“科技服務農業,讓靈芝開出山區百姓的‘致富花’。”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黨委書記雷治政表示,中藥材是重慶的優勢産業,林下靈芝種植除了在涪陵區大順鎮開展示範,同時也在重慶南川、渝北、南岸、萬州等區示範推廣。下一步,課題組還將在品種優選、技術優化、成本降低上下功夫,推動靈芝等中藥材産業高品質發展,助力重慶鄉村振興。(記者 雍黎)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劉松

(原標題:重慶:林下靈芝朵朵開 撐起山區“致富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