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寧夏智慧教育體系讓師生“雲”享優質資源

只要一個賬號、一次登錄,就能進入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和省級教育雲平臺,使用海量數字教育資源。近日,記者從自治區教育廳獲悉,我區以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整省試點為契機,建成以國家平臺為主,國、省、市、縣、校五級貫通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將各類應用程式和優質資源“串珠成鏈”,實現智慧教育公共服務“一觸即達”,確保教師用得上,學生學得好。目前,寧夏中小學師生註冊國家平臺的比例為100%,教育資訊化綜合指數排名上升到全國第5位,教學品質水準和師生數字素養明顯提高。

2015年,寧夏在全國率先建設省級教育雲平臺,整合整合了各地各校平臺。2022年3月,國家智慧教育平臺上線後,寧夏打通資訊壁壘,把各類平臺歸整聯結到國家平臺上,“雲—網—端”一體推進,推動數字化教學應用逐步擴大。在永寧縣閩寧鎮閩寧中學,教師程峰講解新中國土地政策變遷相關內容,用平臺教學助手下發測試題,幾分鐘後,學生使用平板電腦的答題情況便呈現在大螢幕上。分析錯誤原因後,程峰借鑒北京名師的授課經驗,運用平台資源為學生精準提供自主學習“功能表”,幫助加深記憶。“我們的學生多是山區移民子女,平臺的豐富課程資源為他們打開了認知世界的廣闊空間,精準的數據診斷和活躍高效的社群也為農村教師提供了交流成長的機會。” 程峰説,每個教學終端都配備一鍵調用、整合常用功能的教學助手,方便教師開展教學行為畫像,形成學情報告,改進教學方法,靶向指導學生學習。

“註冊後,我已經觀看、收藏、關注了300多個資源。”固原一中學生馬嘉怡告訴記者,平臺“課後服務”板塊瀏覽歷史等有跡可循,可以輕鬆重溫感興趣的內容。自治區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借助平臺上的德育及數字博物館、科技館等資源,全區中小學組織開展“五史”學習、科普教育、研學實踐和文體活動,助力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依託平臺教師研修資源,寧夏以17個縣級教師智慧研修中心為載體和樞紐,建立覆蓋全區的教研共同體、學科聯盟、課程社區,開展學科課程研發、教師研修和資源研用。目前,寧夏已累計向國家平臺選送德育課、同步微課、思政示例課等地方精品資源2.6萬門。(記者 朱立楊)

來源:寧夏日報  責任編輯:劉松

(原標題:寧夏智慧教育體系讓師生“雲”享優質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