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把真實美好的新疆講給世界聽

金秋十月,新疆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10月9日至16日,15個國家的16家海外華文媒體以及6家涉僑中央媒體記者組成的採訪團來到新疆,圍繞“追夢中華·大美新疆”主題,深入阿克蘇地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烏魯木齊市等地,感受新疆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各族群眾幸福生活,大力宣傳推介大美新疆。

阿克蘇地處天山南麓、塔克拉瑪幹沙漠北緣,昔日生態環境一度極為脆弱,是抗擊土地荒漠化、鹽鹼化的前沿,如今這裡成功實現了“綠進沙退”的轉變。

在溫宿縣柯柯牙鎮國家級核桃示範基地,11.4萬畝核桃林已實現利用搖樹機的機械化手段採摘核桃。該基地帶動周邊16萬畝核桃實施標準化建設、精細化管理,成為柯柯牙荒漠綠化工程的一部分。採訪團成員表示,柯柯牙綠化工程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道路,深刻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

在沙雅縣,採訪團走進新疆缽施然智慧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沙雅縣努爾巴克鄉蘭帕村農業高效節水增收試點實訓基地等,與工作人員、企業負責人以及農民詳細了解企業生産、農業機械化運用以及農民生産生活情況。

規模化自動化的農田水利設施、“大塊頭”採棉機給採訪團成員留下了深刻印象。“走進棉田、爬上採棉機,非常有意思。”日本“東瀛新視野”總編輯蒙令華摘下一朵棉花興奮地説。

《德國僑報》總編輯劉貴江表示,農業機械化已成為新疆農業現代化重要標誌,部分西方媒體捏造的謊言不攻自破。

在溫宿縣托乎拉鄉金華新村、新和縣依其艾日克鎮加依村、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二師30團、烏魯木齊縣水西溝鎮等地,採訪團成員用鏡頭捕捉當地醉人的自然風光,對中國新疆的鄉村振興有了全新認識。

“生活在新疆無比幸福。”奧地利《海內外》雜誌總編輯王菁野説,新疆農村建設得非常美,19省市對口支援新疆,優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各族群眾生活幸福。

在沙雅縣哈德墩鎮奧普坎藝術家村落、博湖縣蒙古族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保護中心、蘇巴什佛寺遺址、克孜爾尕哈烽燧遺址等地,採訪團一行深入了解了新疆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方面的成果;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大量文物向大家展示了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埃及《中國週報》副社長朱新娥説,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區,多元文化並存交融讓新疆充滿活力。她要用拍攝的視頻和親身經歷,向世界講述真實的大美新疆。

採訪團一行還走進博湖縣博斯騰湖大河口景區,感受大自然的壯麗雄偉;在新疆國際大巴扎,體驗民俗風情和風味美食;在新疆廣播電視臺,與新疆新聞界同行交流;在新疆軟體園,感受新疆科技力量、感知新疆經濟脈動。

“新疆風光巍峨壯麗,人們熱情善良,是一個來了還想再來的地方。”法國《法中網》中文副總編輯文化州讚嘆道。

“此行留下了太多美好回憶。”澳大利亞澳華電視傳媒董事長任傳功説,新疆社會和諧穩定、經濟發展迅速、文化多彩繁榮、人民安居樂業,充滿活力與機遇。採訪團成員一致表示,要當好宣傳員、聯絡員,利用報紙、網站等平臺,介紹新疆各地所見所聞,把真實美好的新疆講給世界聽。(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米日古力·吾)

來源:新疆日報  責任編輯:劉松

(原標題:把真實美好的新疆講給世界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