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全國最美!新疆一株古樹和一個古樹群入選

近日,全國“雙百”古樹推選(100株最美古樹、100個最美古樹群)結果公佈,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天山天池景區船塢的白榆作為“最美古榆樹”入選“100株最美古樹”;阿克蘇地區溫宿縣吐木秀克鎮河崖村的天山神木園古樹群入選“100個最美古樹群”。

新疆入選全國“雙百”古樹的古樹和古樹群,一個是天山北坡碧水畔的“定海神針”,一個是天山南麓戈壁上的“戈壁明珠”。它們所在地均為著名旅遊景區,多年來靠實力“出圈”。

天山天池景區船塢的白榆,是生長在海拔近2000米地方的唯一一株榆樹,樹齡達185年,一直被稱為天山天池的“定海神針”。圍繞這棵樹還有一個傳説:相傳它是王母娘娘的金簪,制伏惡龍時插在此處化成的,無論天池水位怎樣上漲,始終淹不到樹的根部,宛如“定海神針”。

天山神木園位於溫宿縣城西北60公里處,海拔1700米,佔地600余畝。園內古樹群規模為289株,平均樹齡145年。古樹形態奇異,集秀麗與神奇于一體,被譽為“袖珍森林”“古樹博物館”。據地質科考分析,由於天山山脈不斷隆起,山脈南麓板塊斷裂破碎,從此處流經的天山地下潛水涌出而最終形成古樹較為集中的景區。

保護好古樹名木就是保護重要物種資源。兩處古樹的茁壯生長並實力“出圈”,體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體現了新疆保護古樹名木的成效。

近年來,在天山天池景區,當地政府對於景區內的古樹名木保護下足了功夫。記者從天山天池景區管理委員會了解到,景區根據樹木不同情況採取多項保護措施。比如在保護管理措施上,主要對樹木“掛牌”、設置護欄,對歪斜的樹體和枝幹加支撐、封堵樹洞、砌樹池、包樹箍等;在養護復壯上,採取復壯溝、通氣管、幼樹靠接、土壤改良、病蟲害防治、修剪枯死枝等措施。

“隨著溫宿縣旅遊業的不斷發展,天山神木園名氣越來越大,為了更好地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我們用圍欄把古樹保護起來以防破壞,用頂桿把一些樹枝支撐起來以防開裂,並定期對一些樹木輸營養液。”新疆山水夢城旅遊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毛成章説。

據了解,新疆古樹名木現有總量超過3萬株,樹齡超過500年的古樹110株。新疆古樹名木具有數量少、種類少、分佈廣、研究價值高等特點,古樹名木保護非常重要。

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生態保護修復處處長王振錫介紹,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將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納入2023年重點工作,啟動新一輪古樹名木普查,在阿克蘇地區、哈密市支援273株古樹名木開展養護復壯試點工作,並在全疆範圍內開展了以“保護古樹名木賡續中華文脈”為主題的2023年自治區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周活動。(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張治立)

來源:新疆日報  責任編輯:劉松

(原標題:全國最美!新疆一株古樹和一個古樹群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