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甘肅:共用機遇 共謀發展

“古絲綢之路是連接世界不同地區文明的通道,也是中西方交換意見、交流文化的窗口。而今,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新的時代更加促進了中國和伊朗兩國人民的交互與往來。”10月14日,在蘭州舉辦的世界文明對話論壇上,伊中友好協會秘書長阿裏·穆罕默德·薩貝吉發表致辭時説。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週年。蘭州大學、敦煌研究院聯合舉辦的世界文明對話論壇,是一次中華文明與波斯文明的對話,是共建“一帶一路”的有益實踐。在為期兩天的論壇上,來自中國、美國、伊朗、義大利的80余位專家學者圍繞中華文明與波斯文明中的經典翻譯與詮釋、物質文化與考古研究等議題展開研討。

甘肅自古以來就同絲綢之路緊緊連在一起,進入新時代,隨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甘肅成為中國向西開放的前沿陣地,成為連接“一帶”和“一路”、聯通各個區域板塊的重要樞紐。“2012年,甘肅僅有2個口岸和1個指定監管場地。”甘肅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甘肅陸續獲批並建成敦煌航空口岸、蘭州鐵路口岸、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武威保稅物流中心(B型)、汽車整車進口口岸,以及水果、冰鮮、種苗、肉類、糧食等海關監管作業場地和木材、活體動物監管場所,形成了功能較完善的口岸平臺佈局,為甘肅省開放型經濟建設提供了平臺支撐。

隨著口岸佈局不斷完善,甘肅日益拓展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聯通。2016年首次開通國際航空貨運包機航線,截至目前已開通17條國際貨運航線;2019年首次開通國際航空客運航班腹艙帶貨業務以來,已開通5條航線;國際航空貨運量從2016年的136噸提升至2023年9月的1337噸,首次突破千噸。

國際航線越織越密,“鋼鐵駝隊”晝夜賓士。甘肅以通達國際的外運通道為支撐,促進優勢産業融入國際大迴圈。目前,已開通運營中歐、中亞、南亞公鐵聯運、陸海新通道、中吉烏中亞新通道、東部海港鐵海聯運等國際貨運班列,運營線路覆蓋亞歐非2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發運2688列、207.01萬噸貨物,貨值35.34億美元。

作為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的公共外交活動,“敦煌文化環球連線”先後走進德國、亞美尼亞、尼日利亞、馬爾他、烏茲別克、日本、俄羅斯、羅馬尼亞、紐西蘭等國家。

蘭州大學“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不僅發揮智庫優勢建言獻策,還積極促進中外合作,切實解決當地現實問題。在巴基斯坦,發現北部山區電力匱乏無法進行農業灌溉,便將甘肅太陽能泵引入當地,讓河水流到幾十米高的臺地農田進行灌溉;把燕麥和苜蓿種子送到當地的農業研究委員會,幫助提高當地農作物産量。

展望未來,承東啟西、連南通北的甘肅,正加速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不斷書寫共用機遇、共謀發展的美好未來。(記者 王冰雅 宋喜群)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劉松

(原標題:甘肅:共用機遇 共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