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非遺“守藝人”盡展彩陶魅力

將陶泥放到拉坯機上,用腳踩著底盤,隨著拉坯機快速旋轉,雙手不斷變換手勢,不一會兒,一塊陶泥就變成了一件陶罐作品……10月7日,在葡萄溝景區非遺集市,非遺傳承人董遠甫現場製作彩陶,吸引了一批批遊客駐足觀看,前去體驗。

今年46歲的董遠甫是土生土長的吐魯番人,小時候,他家鄰居木合塔以製作土陶為業。看著老藝人將陶泥製作成一個個水缸、壇子、洗手壺、花盆等生活用品,年幼的董遠甫饒有興致地跟著學習,自此跟土陶結下了不解之緣。

成年後,董遠甫在吐魯番博物館附近開了一家花卉店。閒暇時,他常逛博物館,這裡展出了很多彩陶,有罐、壺、杯、盆、碗、缽等。看到這些文物,兒時學習土陶的記憶不斷在腦中閃回,他決心將這些文物復原出來。他買來拉坯機、電窯等製作土陶的工具,學習、鞏固彩陶的製作方法和技藝,並在店裏專門辟了一塊地方,業餘時間全部用來研究彩陶。

“做彩陶的第一步就是尋找耐高溫的陶土。在師傅的指點下,我在山裏找到符合條件的陶土,經粉碎、清洗、過篩、陳腐等過程,製成有一定可塑性及耐高溫的陶泥,進行密封保存。”董遠甫説,想要完成一件心儀的陶器作品,需要經過練泥、揉泥、拉坯、修坯、晾曬、上釉、燒制等諸多步驟,其中拉坯最考驗手藝人的技藝。

拉坯看似簡單,但真正上手的時候,可能一兩天都做不成一件器物。在一次次學習、摸索和實踐中,董遠甫漸漸熟練掌握了土陶的製作方法和技巧,走出一條屬於自己風格的土陶創作之路。

董遠甫的愛人潘紅萍有一定的美術功底,負責為土陶上釉:“吐魯番博物館土陶的圖案雖然以線條為主,但結構嚴謹,畫面和諧。為了復原彩陶的圖案,我們在當地找到一種低溫礦物做釉,按照文物的圖案在土陶上繪製傳統紋飾,燒制出配有褐色花紋的彩陶器物,盡最大努力恢復彩陶古樸之美。”

為了精進手藝,2020年秋,董遠甫遠赴景德鎮系統學習陶瓷技藝。回來後,他將南方的陶瓷技藝和新疆土陶技藝融合起來。就這樣,採自吐魯番盆地火焰山腳下的原礦陶土、原礦釉料,經由手藝人之手,變成一件件飽含溫度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不但沿襲新疆特有的地域風格,還融入手藝人對土陶器物的質感和美感的理解與追求。2021年5月,董遠甫的彩陶土陶展館葡萄溝景區非遺集市開業。幾年來,他接待的遊客和研學團隊達數萬人。

“以後我要在土陶工藝、藝術加工、精美度、實用性等方面進行改進,更好地將這個技藝傳承下去。”董遠甫説。記者 賈春霞

來源:新疆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非遺“守藝人”盡展彩陶魅力)